棉花糖实验

写在前面: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课程启动,后面将会持续更新听课学习笔记,因为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实验、理论和现象等专有名词,所以打算将这些实验内容等提取出来,建立一个心理学“数据库”,笔记内容有需要引用的地方直接链接“数据库”,以避免对学习笔记阅读造成干扰,避免学习笔记头重脚轻。
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即“棉花糖实验”。Mischel用这个实验“证明了”延迟满足感对于儿童长大后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棉花糖实验
文章图片
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为研究中,共有600名4到6岁的儿童参与,他们均来自斯坦福大学附属的幼儿园(Bing Nursery School),并被要求做出选择:在你面前放着一块棉花糖,如果能坚持15分钟别碰它,那么15分钟后你将被额外再奖励一块棉花糖。若没坚持住吃了就没有了。Mischel离开实验的房间后,一台隐藏摄像机开始记录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棉花糖实验】有的小孩在Mischel一走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则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手盖住眼睛、踢桌子玩或是用手指戳棉花糖。还有的孩子凑上去闻,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边缘咬一小口,希望等Mischel回来的时候不会被发现。总共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坚持了15分钟,并得到了奖励。几年后,该研究小组回访了这群小孩,探究在棉花糖实验中选择延迟满足感的做法是否与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具有相关性。
Mischel发现,几年过去了,当初能够为了奖励而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更高的自信程度或更优秀的成绩)。
他表示:“在诱惑(棉花糖)前坚持自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儿童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而少年时期的分心策略对于成年之后选择延迟满足感以获得更大效益的做法有较大的影响。
2018年一项发表于《心理科学》的研究重新在这个时代进行棉花糖实验之后发现,似乎与Walter Mischel当初的实验结果有所偏差。该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在数年后将获得的成就与抵制诱惑的能力之间的确存在同样的相关性,但若将每一位儿童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加入考虑之后,其意义便骤然下降,孩子的家庭能给孩子稳定的感觉,就是让孩子觉得我通过忍耐可以得到第二块棉花糖,孩子大概率会选择等待。如果孩子的家庭经济背景不好,孩子觉得连第一块棉花糖可能都会消失,那他们大概率不会选择等待。
Mischel本人曾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说过:“若是因为没有等待那15分钟,便认为自己的孩子注定会失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解。”因为延迟满足感也带来了可能15分钟后将一无所获的风险,而Mischel后续也提出,真正重要的是参与者,即儿童本身自主评估等待的风险、并自主选择的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