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点理财知识

学一点理财知识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小伙去北京打拼,每个月拿3000的薪水,为了买房,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每个月精心规划自己的工资,早上两根油条,晚餐吃泡面,就连一根烤肠都不舍的吃,外衣外套都洗的褪色,每个月省下一些钱来储存,这样坚持了3年,最后他父亲给了他1000万买了一套房。这个现象确实讽刺了目前的市场行情,一个人靠自己的工资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是很难的,而且很多人对理财这样的行为失去了信心,觉得省吃俭用、精心规划自己的资产才是稳妥妥的,可周围总有那么一些人靠投机一夜暴富,瞬间实现财务自由。和他们相比,靠理财实现财务增长有种又傻又笨的感觉,一点都不高级,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狭隘的,靠投机赚钱的当然有,只是很少,只不过是通过媒体的曝光,我们会以为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已;其次那些能抓住机会的人,也并不都是靠运气,大多数时候,他们其实非常聪明,都做了长期的准备,做了大量的功课才能抓住一些转瞬即逝的机会。如果没有做足功课,就算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机会,也会由于你没有这个识别能力错过了。
理财并不仅仅是实现财务自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像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看似潇洒,其实也是背负了财务的压力。所以理财会帮我们建立一种未来感,它强制我们把目光放的长远,如何学会理财,如何配置资源,永远都是我们如何过上好生活的必修课。
理财常见的3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没钱就不理财。
先要建立理财的观念。需要系统性地提高收入,节约开支,增加储蓄,持续投资,清理负债,设置保险。
初期先投资自己。把月薪3000元分为2部分,一部分用于最基本的日常最低开销,剩下的钱就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当月薪6000元以上,开始关注投资界的信息,积累投资经验,不用去追求投资的结果。当工资增加到1.2万元,需要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把放水的闸门修得牢固一点。
第二种误区:钱是挣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攒钱有2个好处,一个是可以给你积累本金,能让你在看准机会的时候能出手。另一部分好处是能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成功的投资基本上都是长线投资。
案例:
一个月光族和一个有一定储蓄的人面对同样的投资机会时,他们的反应肯定不一样,前者会想“我要是有一笔钱就好了”,后者则可以开始品尝储蓄带来的果实,可以出手了。
第三种误区:理财就是整天关注理财产品
时刻关注自己的理财产品会增加时间的沉没成本。好的投资策略往往是盯着一个看好产品,然后长期持有,不要频繁更换。
案例:
你早上花了2个小时看股票,你就失去了2个小时学习和工作的时间。
【学一点理财知识】最科学的家庭理财法:“4321分配法”
把资产分为4个部分,40%用来投资,30%用来消费,20%用来储蓄,10%用来保险。用恒定混合型策略,在一种资产上涨后,就减少这种资产的总额,把它平均分配在其他的资产中。
案例:
假如你月薪1万,可以用4000元来理财,3000元来消费,2000元来储蓄,1000元买保险,如果你的投资赚了2000元,或是你的工资涨了2000元,就可以把这多余出来的2000元再按照“4321”的比例平均分配到前面说的4部分。
“4321”的具体分配

40%的投资部分:
如果现在收入比较低,不要去投资外汇,期货,P2P这些风险高的产品。可以选择一些有长期受益的,风险小又稳定的,比如基金定投,债券,黄金。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又有一笔闲钱,那就可以去试试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可以是股票,权证,期货,外汇,各种虚拟货币。还可以投资一些实体,比如房产,商铺,做风险投资人。
30%的消费部分:
如果想持续地增长自己的财富,一定要控制消费。给自己确立一个维持现有幸福感的最低消费水平,避免陷入一种无限替换和升级的状态。
20%的储蓄部分:
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制。
案例:
定期让银行或是理财软件从你的银行卡里扣除一部分资金。
10%的保险部分:
关键要养成保险意识。在短期内,一个人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是非常低,但是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就会发现,早晚会遭遇一次小概率事件。
案例:
假如一个人有5种常见的重大疾病,每种病的发生率是10%,那么一个人5种病都不得的概率是多大?答案是零点9的5次方,就是59%。 换句话说就是还是有41%的概率至少会得一种大的病。
理财的本质就是滚雪球。首先你得有一种很强的未来感,把经由你手中的资产从抓不住的雪花变成越滚越大的雪球。其次,开始雪球的大小从长期来看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要看你有没有,还有愿不愿意规划和打理。
理财还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和克制消费的冲动。养成理财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理想的财务状态,最重要的是能把生活品质带上一条持续向上的斜坡,这是把控自己的生活,实现幸福生活的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