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1》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1》读后感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魔鬼经济学1》读后感】本以为经济学的书都会是由一些非常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组成的,但是这本《魔鬼经济学》却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也可以很生动、很有趣。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书看起来比较散,各个章节相互独立,实际上,全书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逻辑,就是作者在鼓励读者使用西方教育中的精髓——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具体到方法上,作者提倡用经济学的思维,因为正如书中所反复强调的那样: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在应用上,我们面对一个说法,也就是文中所讲的传统智慧——指那些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却因为有权有势的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时,不能盲目地相信,但是也并不是说它一定是错误的,而是要通过自己独立的认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判定这些说法的有效性。诸如,书中说到的:名字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吗?枪比房后的游泳池更加危险吗?去好的学校就读对孩子的成绩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在此,我最想说的是“作弊”这个问题。
作者通过为人师表的校老师和令人尊重的相扑运动员都会作弊引出“动机”这个关键词,认为动机是一种督促人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的方式。动机分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不同的机制会导致人们按照不同的动机行事。而学校老师和相扑运动员之所以会作弊,正是由于奖励制度存在缺陷,监管不到位,以致他们采用欺骗的方式,换取了更大的回报。这在我们国家也比较常见。比如,有些老师,为了自己班级参加期末考试比赛时能拿名次而取消个别平时成绩极差的学生的参考资格;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而伪造荣誉证书或抄袭论文等等。
我对书中的一句话感触很深,那就是人们总会不自觉的选择付出较小代价,以取得更多的利益,这句话轻易就解释出为什么人会作弊,为何现在我们吃的肉充满激素,为什么到处充斥着打假等等。但其实,就像有位智者说的,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两匹狼,一匹代表“善良,正直,忠诚”等积极的、好的一面,一匹代表“邪恶”等不好的一面,那你最终呈现哪一面,就看你平时饲养哪一匹狼多一些。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饲养“善良、正直”这匹狼。
其次,我对书中作者关于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持保留态度,可能是因为国情不同吧,我始终认为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有极大的相关关系。书中史蒂芬·列维特有这样一个观点:“毫无疑问,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这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对此我不太认同,我始终觉得,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为人父母后再来学习育儿,我们依然能引导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当然,社会问题如此复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确与否本就没有严格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看问题,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虽说原理很多地方都互通,但是有时理论未必能解释现实中的一切,观点也不能任意套用,所以说,实践加上真知,遇事多思考,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