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的我火车站胡思乱想

时间从来都不是肉体的朋友,衰老是。

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之前,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时间还算是凌驾于三维之上的另一个维度,它是如何前行的,如何被量化的,如何被感受到的。

但世界就是如此,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学术,改变世界,从某些角度推动世界前行的心。大多数人,纵情于这个蓝色小点上所有的世界探索,所有的声色犬马,所有的消磨,所有的快乐。

我们最终还是被迫被时间推着前行。然后又是新的一年,回头看,十年前我最青涩的时光是在书桌前度过的,很是欣慰。

2020年又很快会到来。然后就是10后登上消费舞台的日子了。

随着你慢慢变大,脑部发展有了趋势,加上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加上你对于规律生活的沉溺以及自我对于“社会被约束”感的增强,你会发现一年又一年,你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在变老。

过了25岁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诚不欺我。于我自身来说,进一两年明显感觉到身体新陈代谢的变慢,脸上的痘痘也少了,记忆力不如以前那般通透,也明显感觉到脸部衰老开始长皱纹。

自然资源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很重大,特别是对姑娘,它代表了你身体的部分在社会里的认可程度是不是依旧野蛮,也代表了你对于这个社会是否依旧有足够的冲劲儿。

但人生总归会给你开另一扇窗,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你的思维慢慢融入到社会里,越来越快的了解这个社会美妙的构造和有趣的地方。这种了解社会的快感,会抵消掉一部分你自然资源随着时间老去的痛苦。

Engage于社会,体会思维改变,痛苦,麻烦,重塑的快乐,这诚然是不舒服的。但是绝对是快乐的,并且在未来随着你越来越老,你会越来越发现它的快乐是如此绵长。

【进城务工的我火车站胡思乱想】体验和另一个人的水乳交融是社会里恋爱与婚姻的快乐。体验通过信息不对称赚钱,是社会里体验社会结构松散的快乐。通过生产和创造实物或者信息赚钱,是社会里让别人代入你的生产物的造物者的快乐,而通过经济金融赚钱,则是承接政治引领实业的快乐。

这社会里值得探索的快乐太多太多了。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只有时间换来的。时间作为你人生里的一个过客,每个人都是它的过客,它永远在我们可见的范围内会一直走下去,不管我们如何躺在沙发上和他说:来休息休息。

很多人说我在社会里明明活的很累,怎么会有快乐?

这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根本不是你所经历的那些社会磨难,你自以为是的加班到12点,你连续开的五个会议,你撕心裂肺的失恋,你痛苦不堪的父母关系,你必须早上六点起床顶着冷风出去签合同。这些都不是最大的痛苦。

最大的痛苦是等你皮囊老去,时间远去,你依旧没有体会过这个社会。这才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等到时间越来越快,四十岁糊里糊涂的结了婚,生了孩子,做了一份自己非常不喜欢的工作,依旧还要和三十岁的人甚至二十岁的人竞争的时候,那时候才是你巨大悲怆到来的时候。

这社会上,有多少人还在用本该去体验快乐的时光,去懒惰和休息,而等待最后巨大悲怆爆发的时候呢?我想应该有很多很多。

总有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怕麻烦,不想跳出舒适区(虽然这个词用烂了),觉得找一个安稳的地方躺着每天享受人生就好,但时间从来就不是你的朋友,他不会照顾你一辈子。你年轻时候缺失的探索,等时间过去之后,再无其他经历去探索,而你这辈子也就注定无法享受到社会上诸多快乐。

探索这个社会是很有趣的事情。你辛辛苦苦学了那么多东西,不仅仅是拿来养活自己的,也不仅仅是以后给GDP做一个分子的,更不仅仅是随随便便构成一个家庭去给社会做一个因子的。你要去痛苦,去给自己找麻烦,这样你才能从不惧怕身体的衰老,因为你知道你后面会有更多更多的快乐去掩埋老去。

在三维世界里,我们无法后退,年轻时候摔了跤吸取了教训,40岁以后照样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但你再也无法用二十岁的身体去经受社会的敲打和洗练,再也无法找到当初应该有的快乐了。

很久之前我看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有一个回答印象深刻:
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只有思维没有行动的出世者,另一种就是真心有实践和经历支撑着的又入世又出世的人。

前者看过一些书,懂得一些别人不懂的道理,思维活跃一些,多思考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就很容易让大家觉得思维深度好。但这种往往流于表面,没有实践支撑的话很容易走入“胸怀宇宙孙连成”的状态。

当然也有后者,有深度的思想,同时也有很强的经历和体验去支撑。这经历甚至比很多年龄大的人更深刻。这种就是比较厉害的,既能入世又能入世的。

前者这种人的存在我就不说了。无论他们的思想看上去有多深刻,当融入社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撕裂感,你就会慢慢发现随着经历的补充,这部分人的思想会越来越没那么深刻,最后流于大众。你周围一定有这种人,大学时候看上去很有思维,毕业后几年杳无音信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后者这种人呢?比年长的人经历的还多思想还深刻?

首先,年龄只和你的物质时间有关,为什么人潜意识里会有年轻人思维深度不足呢?因为人潜意识里是相信物质绝对时间,每天24个小时的话,那么一个20岁的人绝对时间上也就是175200个小时,那么他很大概率上就是不如一个40岁的人的350400小时的经历。

从概率上来说是的。因为一个人的吸收思想是需要时间(看书,和牛人聊天,自我反省,总结规划等等),一个人的经历体验也需要时间(社会实践、工作、自我尝试、偶然机遇)。但这永远是概率。

我见过的能跳出这个概率的人,基本都是在两点上优秀异常:1 对于时间的效率化利用。2本身的加速度快。通过这两点,可以跳跃物理时间的概念。

对于时间的效率化利用,可以让你一天里用于个人积累的小时数变多。

而自我加速度,可以让你每个小时积累的东西更快。一个平凡人每天感觉上也是吃喝睡学习了一天,但其实真正提升自我的只有2个小时,而每个小时最多只能积累10单位的思想或实践。这一天就是20. 如果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每天可以积累2.5个小时,每次可以积累12个单位,那一天就是30. 因此,这个年轻人可以更快的在20岁的年纪达到这个平凡人30岁的思想深度(并且还有实践支撑)

并且这里还没有算上累积效应,即前期所积累的实践和知识越多,你后面互相影响的效应越大,比如你去投行实习过就会非常容易接触到四大和律所和企业的投资部门,这样你后面再了解财务审计、法律和企业内部定价的时候就会更快。这只是简单的例子。思想并行,但经历是交错的,这是越来越快的。

所以不用酸也不用怀疑,抛出掉第一类人,世界上就是有比你聪明比你深刻比你更有经历更有思想的年轻你5-10岁的人。

如何提高一天的真正有效小时和自我加速度呢?很遗憾,大部分人想到了这一步,但最终还是由于没有经历的支撑,变成了第一类出世的人——他们饱读诗书,经历了很多但都无法通过学以致用而彻底构筑为入世的思想。说句不好听的,相当一部分随波逐流的研究生甚至甚至是博士,都处于这个状态,这是很遗憾的。我丝毫不怀疑一个30岁的博士生的思想深度是远远比一般30岁的人要深的,不在于眼睛多少度,也不在于皱纹几何,但就像我说的,很容易流于形式。(但不排除有很多想通的人可以尽力去经历以做到平衡)。

所以问题又回到,如何在年轻的时候寻找足够的经历支撑呢?又很遗憾,我认识的这些人,几乎都有非常优秀的家庭背景——父母的思维足够深,在这基础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加速度和效率化建议,不单纯是建立在父母思维的基础上的思维,更有父母提供的对应的不功利的最有效的经历。所谓阶级并不只是钱,这些最要命的东西,才是阶级的根本。

你觉得一个二十岁的孩子能明白红色资本的构成,能明白投融资概念平衡多方关系甚至能够中产和屌丝通吃,是全靠自己吗?这太难太难了。这需要太多的积累了。也需要太多太多的运气了。当然,如果你天赋足够强,强到可以突破这个阶层,你也可以寻找足够的经历支撑。


有人说,早熟的孩子是可悲的,命运给了他们入世的思维,会剥夺他们的一部分童年快乐。就像浮士德契约一样。但其实只有第一种人是可悲的。第二种人,他们不仅能够享受童年的快乐,更能享受到你在那个年龄里享受不到的快乐。

经历永远只是和时间大概率正相关,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甚至掰开到每一年来看,在同一个公司里,28岁的管理35岁的太正常不过了。前者在公司里获得的经历的速度比后者快的太多太多,那么时间自然也不会束缚你。

你说,时间在某些工作里,是资历。那是因为,那些工作里本身就绑定了时间在里面,让你不得已去成为它的束缚,但从广大的社会意义上来说,它也并不是。

“复利”可以让财富变的更快更快。诚然没错。不过这是理想情况。身在社会的我们,几乎缺乏任何可以完全可以利用复利的能力。

时间从来也不会为你带来更多超出你本身应得的财富,因为时间就是有它的时间价值在里面,没有什么加成。甚至在很多时候,由于社会的循环性,他还会让你的财富贬值。

近三十年是一个通胀的、GDP野蛮上升的年代。伴随着这样的年代,时间会更加的被拉长,我们的财富都在或多或少的贬值着,几年前银行利率还4%,但是如果你每年达不到10%以上的收益率,其实你跑不赢通货膨胀。

下个三十年,房产财富一定,也必然会被收割,或者说循环化。而下个十年,也许就是养老和医疗,而下个时间,也许就是教育。社会性决定了它永远不可能一百元从头跑到尾。

财富是要从社会中获取的,不是你每天少吃了一碗饭存到余额宝里省下来的。你所有能攒下来的钱,都是你本来就应该攒的钱,那不是社会本应该给你的,你本应该从社会中体验获取的财富。

问问自己,真的对这个社会足够了解了吗?你真的可以安心躺在家里任由时间的流逝而自己只能拿着你本应该就有的财富吗?

别怕麻烦,别怕痛苦,我之前总说,这个社会的财富来自于社会的不对称,你需要通过诸多麻烦事和痛苦事,去理解这个社会,在实践里理解它,跑赢时间,然后通过麻烦和痛苦的表象去找到这个不对称,最后成为一个生产者。

焦虑、迷茫、矛盾、危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断裂中寻找着突破界限的机会。
只有变成生产者,你才能跨越阶级,不然你的孩子只能重复你的老路。

人这辈子,前二十年读书教育,后四十年纵横社会。你最年华最有趣的东西,都应该在社会里去发现,慢慢去理解,你一定会找到你觉得最有趣最快乐的社会部分——就算它给你带来了深思痛苦和绝望,它仍然会让你产生更多的快乐。

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你这四十年要永远做下去的部分了。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仅仅反馈在日历上,反馈在早起的闹钟上。它不在乎你的肉体变老,不在乎你的经历多少,也不在乎你的财富几何。它就在那里。

罗振宇也老了,他的肚子也大了,头发也少了。肉身在变老。
罗振宇也经历了很多东西,他远比那些和他同龄的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更了解这个社会,更了解互联网运作,了解新媒体,了解知识变现,了解资本运作。
罗振宇也有财富了,得到和逻辑思维为他带来了大量估值。

这是时间的力量吗?当然不是。代入回上面那句话:罗振宇怕过麻烦吗?他通过诸多麻烦和痛苦(想想辞职创业,想想啃下来那么多书,每天坚持60秒),他之后理解了社会,理解了人工智能互联网风口新媒体市场研究甚至用户心理产品研究。然后它跑赢了时间,通过表象找到了不对称——大部分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但是无路无门,然后成为了一个这个时代的典型生产者。

就是这样,努力做一个生产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