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寒门出贵子,你就有门吗(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励志的,结果很悲哀!)
1、大家好,现在的教育,都说把学费和书费取消了,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乱收费用呢,正常上课老师不好好的教学生,学生跟不上,家长就想办法让她们去补习班,又是一部分钱,现在的补习班越来越多,因为暴力啊,外地学生上学难上难,老师是园丁,园丁都当成这样了。
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阶级跨越必须先对下一代“富养”,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女儿在深圳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按照这位高管妈妈的计算,暑假短短两个月,女儿去美国游学、请保姆照料、钢琴课、游泳班、英语奥数作文培训课的费用加起来,需要花费35000元以上。
许多家长对此表达了共鸣:现在的养育早已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了,想要孩子出众,投入在教育上的时间、精力与财力,不是不想省,是不敢省。
然而,寒门的“富养”却未必完全如人所愿。
前两天,浙江义乌一母亲每月给孩子1200元的生活费,却遭到了孩子的埋怨和反对。孩子居然问,1200块是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采访人员询问后发现,这个家庭并不宽裕,而且1200块并不包括衣服鞋子等花费。手机、电脑、旅游等大宗支出还是另外给钱的,这1200块只是平常的伙食费用。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短期游学班,学生在宿舍门口贴出告示“花三万来瞅人啊?”
有媒体总结了各地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其中大部分省市的消费均在一千元上下。从数据来看,1200元完全能应付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开销。
但孩子只觉得父母理所当然地应该为自己提供最好的生活,所以和同学的高额生活费一比,则心生埋怨。普通家庭,父母节衣缩食把孩子当“富二代”来养,换来的是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虚荣无度。
2、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向人低声下气。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过得光鲜亮丽,却嫌弃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这些悲剧都在警醒着我们,寒门的“贵子”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
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
【都说寒门出贵子,你就有门吗(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励志的,结果很悲哀!)】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误读,父母们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穷尽一切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成为被金钱控制的奴隶,要么变成天真烂漫的“圣母”。
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
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出门在外,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父母抛下孩子背井离乡,为了弥补对他们的亏欠,总觉得“城里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
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的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qq空间里充斥着诉诸暴力情绪。他们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用在适当的途径。
他们物质上困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不算是“被穷养”,但有了基本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
之前北京状元说“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很厉害的那种”时,中国家长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过孩子。
如果父母平时在家就喜欢打牌,家里除了电器说明书之外,连一张带字儿的纸都找不到,不可能养出饱读诗书的孩子。
3、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打造成功人士的模板,而是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方向。
有时候,父母拼尽全力给孩子的所有,在孩子看来只是将就。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其中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家庭是大部分年轻人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
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年轻人,用父母半辈子的积蓄为自己构筑好了生活,却反过来以私人空间的名义把父母驱逐出去。
我一个初中同学,自幼没有父亲,母亲一人将其拉扯长大。他妈妈总是给他买最好的礼物、穿最好的衣服,生怕他低人一等。他自己也争气,考上了南方一所重点大学,在那个城市找了工作,寻了良缘。
结婚时,母亲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他们买了房,本以为接下来就可以享福清静,谁知道家庭纷争不断。儿媳妇坐月子时嫌弃她不会做饭,嫌弃她不会说普通话,嫌弃她嗓门太大。开始时儿子还帮衬自己两句,渐渐地老太太看出了儿子的为难,不得不重返老家。
我们父母那一代大多吃了很多苦,都穷怕了。为了孩子今后能活得轻松,“富养孩子”的理论被无数家长奉为圭臬。孩子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小小倒影。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谈吐不凡、姿态优雅的王子公主,养尊处优,岁月静好。
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去假装身处在某个阶层。装得再真,也是假的,骗不了别人,只会误了孩子成长。你以为你倾尽全力给孩子物质,迷信孩子要富养,结果养出来的不是精英,是白眼狼。
有这样一则新闻,重庆一名13岁的小学生,沉迷游戏偷拿父母的养老钱,一个半月就花掉21万。孩子知道自己的欲望,伸伸手就会被无限满足,不但不感激,反而升米恩斗米仇,对不能满足需求的父母恶语相向。
他们做不了吃苦的工作,又成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想来想去,最简单的活法还是坐在家里啃老。
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某,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留学生机场弑母获刑3年半
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向人低声下气。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过得光鲜亮丽,却嫌弃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这些悲剧都在警醒着我们,寒门的“贵子”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
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
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误读,父母们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穷尽一切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成为被金钱控制的奴隶,要么变成天真烂漫的“圣母”。
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
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出门在外,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父母抛下孩子背井离乡,为了弥补对他们的亏欠,总觉得“城里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
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的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qq空间里充斥着诉诸暴力情绪。他们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用在适当的途径。
他们物质上困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不算是“被穷养”,但有了基本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
之前北京状元说“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很厉害的那种”时,中国家长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过孩子。
如果父母平时在家就喜欢打牌,家里除了电器说明书之外,连一张带字儿的纸都找不到,不可能养出饱读诗书的孩子。
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打造成功人士的模板,而是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方向。
你身边有教师典型吗?你有哪些故事,有哪些感悟?与学生、家长交流时有哪些趣事、囧事?你的学校有哪些活动、变化?作为家长或学生,你对教育、学校、教师有哪些看法和建议?欢迎你提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来,投给我!微信3158554201我在此恭候。
推荐阅读
- 午门传说
- NO.38|NO.38 我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想嫁
- 7月15日三岛爱出发
- 《深度倾听》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16期
- 列出所有自定义的function和view
- 收藏问答二走出误区
- 何必出远门,喝茶亦是旅程!
- 硬笔楷书26
- 2018-09-03(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81/90)|2018-09-03(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81/90) 那只蛙从“井”爬出来又进入了“隧道”
- 六项精进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