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其实是女性自我发展看不见的阻力!

写在前面的话:拆书,是2018年工作室崭新推出的分享方式。但是,我们不是单纯的精华摘录或动听的领读陪读,而是希望借助前人的智慧,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获得思想上的引领、灵魂上的慰藉、以及生活中的帮助。更多想法,可以详见《我们为什么要拆书?》。在此感谢每一位读书笔记作者,他们和你一样,都在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咨询师、教师、公务员、设计师、程序员、全职母亲、大学生,但同时他们也在生活中思考、体验和成长,并将他们的心得分享给你。
这是《第二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 著)的读书笔记。
文/练勤,曹怀宁心理工作室专栏作者
热恋中的女人,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问对方“什么时候结婚?”她们最憧憬的也是童话般的婚礼,寄希望于婚姻能够为爱情上一道锁。可是在这个闭锁的关系里,被锁住的真的是男人吗?
1. 社会学家眼里的传统婚姻
社会学者波伏娃在《第二性》里阐述了婚姻里男女两性的不平等:
婚姻相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含义是完全不同的。男女两性确实是彼此必需,然而必需却从来没能使之产生平等的地位。
男人在社会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他的生存之正当性被他为群体做的工作所证实。而束缚女人的生殖与家务没有保障她获得同等尊严。
女人结婚的原因首先是她要为社会生育下一代,其次要为男人打理家务。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比家务劳动更让人受折磨了。干净的东西用脏,脏的再弄干净,周而复始,无休无止,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自己。
波伏娃认为婚姻是“让男女的经济和性的结合朝集体利益发展,而不是保障他们个体的幸福。”而长期的男权社会形成了女性是男性附属品的浓厚社会文化观念,在社会潜意识的作用下,女性的个体利益和发展是被忽视的,无法享受到作为个体的幸福。
婚姻,其实是女性自我发展看不见的阻力!
文章图片
2. 过早步入婚姻犹如给女性带上镣铐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成长就是在不断求社会认同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在传统婚姻制度下,女性是没有自我实现可能的,只被设置为从母职、妻职中得到自己的价值感。
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让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分工,实现社会认同。可是一旦女性在自我经济能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急着步入婚姻生儿育女,以为婚姻就是自我实现时,就等于给自己带上了镣铐。
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独立作为保障,女性不得不沦为相夫教子的工具,陷入琐碎的育儿和家务之中,即使有家人的帮忙可以继续工作,也像是带了镣铐一般,因为社会对已婚女性的歧视和限制都是根深蒂固的,有了孩子之后,女性就不被鼓励有自己的个体价值,被定义在贤妻良母的角色。
从这个层面讲,婚姻锁住的不是爱情,不是男人,而是女性的自我发展。社会和家庭打着婚礼里亲情爱情的旗号绑架女性的个人价值,剥夺了其作为一个生命应该拥有的生命道德。
作为接受过教育的女性,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特别的,有社会价值的,直到我们终于被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重复单调的婚姻生活埋葬,直到我们惊觉于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一事无成,才发觉自己成了家庭的牺牲品,成全了丈夫成全了孩子唯独失去了自己。
婚姻,其实是女性自我发展看不见的阻力!
文章图片
3. 女性的出路
女权运动创始人波伏娃曾为女性发展指明方向: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
【婚姻,其实是女性自我发展看不见的阻力!】社会文化早已为她们准备好了不必像男人一样辛苦打拼的温床 ”相夫教子,当好贤妻良母”被灌输到她们的头脑中,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磨掉了她们的斗志和宝贵的青春。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给出了女性的出路:“她们必须对抗种种加诸于她们处境的限制,奋力开创未来之路。听天由命意味着退缩和逃避,对于女人来说,唯有争取自身的解放,此外别无他途。”
也就是说,女人必须要像男人一样去社会的战场里获取自己的角色,习得生存技能,像男人一样接受时代的历练洗礼,去寻找自己的社会认同,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婚姻,其实是女性自我发展看不见的阻力!
文章图片
现代社会也为女性提供了另外一种出路,就是婚姻里男性的觉醒。如果男性能够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里寻找自己的定位,婚姻里一个人的社会认同不应该建立在另一半的社会身份丧失上,有意愿也有能力为另一半争取经济独立的机会,女性的处境就会好许多。
可是这在男权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作用下很难实现,对于女性而言,最好的永远是在结婚之前,就先实现个人的经济自由和独立,抑或结婚后不放弃自己的社会角色,让自己有底气在婚姻里与男性保持平等的地位,才能避免被婚姻消耗,避免被深锁庭院中。
作者简介:练勤,90后半职主妇,曹怀宁心理工作室专栏作者,爱好心理,关注婚姻育儿、自我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