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心血, 都糅进了“杂交水稻” 的芳香——中科院原机关党委书记献给袁隆平院士的诗

据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2日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心血, 都糅进了“杂交水稻” 的芳香——中科院原机关党委书记献给袁隆平院士的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面对袁老的去世,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和痛惜!
小编在此引用原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郭曰方《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科学家的故事》里对袁老崇高敬意的科学诗,表达敬意和缅怀!
袁老,愿您一路走好!愿天堂的土地里,依旧有您的“超级水稻”!
《一生的心血, 都糅进了“杂交水稻” 的芳香》——献给袁隆平院士
作者:郭曰方(2007作)
寻寻觅觅一生都在寻觅
寻觅收获寻觅希望
寻觅连年饥荒之后那瓜果飘香的原野
寻觅金灿灿的稻浪之上那炊烟袅袅的村庄
于是你拎起草帽挽起裤腿
你踏着泥泞涉过水塘
在纵横交错的田畴里栽满青春的梦幻
也播下少年时光对土地痴情的向往
你总在企盼着那连绵起伏的峰峦
能在一夜间化作堆金砌玉般高耸的粮仓
寻觅着就这样艰难地寻觅着
四十年花开花落
四十年雨露风霜
四十年披星戴月
四十年追赶阳光
虽然你的面颊被岁月沧桑
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却始终无怨无悔地
用肩头那条毛巾
把一生劳动的汗水泪水血水和泥水
统统糅进“杂交水稻”的芳香
如今当斑驳灿烂的阳光
透过云层在你的草帽上翩翩起舞
我看见遍野金黄金黄的稻穗
全都沉甸甸地垂下头来
一起朝向大地朝向东方
朝向袁隆平鞠躬致敬
打谷场上那吱吱扭扭旋转的风车
也都敞开了嗓门为你放声歌唱
我看见面对欢呼的声浪簇拥的鲜花
和太阳一样金光闪耀的奖章
你没有沉醉于巨大的荣誉和丰收的喜悦
却神情专注地站在阡陌
站在祝贺的目光中任凭漫天晚霞
染红你紫铜色的脸庞
我看见啊手执着那把心爱的小提琴
你正在深情地演奏《蓝色多瑙河》
琴弦上跳动的还是那支《行路难》的旋律
和《梦幻曲》那优美动听的交响
啊袁隆平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的“泥腿子科学家”
是怎样神奇的目光
使你踏破“天涯海角 ”
最终发现了那棵被人遗忘千年的“稻稗”
是什么神奇的力虽
使你竟把贫瘠荒芜的土地
变成了美丽而富饶的鱼米之乡
是什么样的灵感
使你谱写出“稻菽千重浪”的诗作
是什么样的激情
使你奏响了”遍野稻花香” 的乐章
袁隆平笑了
笑得是那样谦和
袁隆平笑了
笑得是那样豪放
面对采访人员连珠炮似的提间
你说搞科学研究就像跳高
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挡在前方
不经过水深火热是很难出成果的
知识加汗水加灵感再加机遇
这就是我取得成功的秘方
成功只能代表过去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是啊是啊此时此刻
似乎一切都用不着多说 用不着多说啊
只要看一看
你那顶遮挡风雨的草帽
你那双开满茧花的手掌
和那张水稻基因谱的宏伟蓝图
就足以掂量出一棵超级“杂交水稻”
在你心中的分量
这是一首科学诗,是被称为“科学诗人”郭曰方2007年所著,郭曰方一生与多位卓越的科学家亲密交往,对袁隆平院士一生的丰功伟绩,郭曰方用饱含艺术的形式讴歌袁隆平院士,用炽热的情感、生动的细节、凝练的语言、再一次点染了科学家的生命!读此诗句,仿佛袁隆平院士就在眼前,未曾离我们远去。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01
一生寻觅,把一生糅进“杂交水稻”的芳香
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心血, 都糅进了“杂交水稻” 的芳香——中科院原机关党委书记献给袁隆平院士的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60年7月,湘西有一所农业学校。盛夏的一天,这所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下课后走到校外的早稻试验田边走一走,看一看。突然,他被一株特别高大,稻穗尤其长的水稻吸引。青年教师立即向那株水稻走去。他轻轻捧起稻穗,数了数有多少穗,又细心数了数每个稻穗上的谷粒数,发现这株奇异的水稻穗数和谷粒数远远多于普通的水稻。
受这株不同寻常的水稻启发,他开始了一项看似简单其实却异常艰辛的科学研究—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让稻穗变得更长,结出更多、更饱满的谷粒。
这位青年教师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袁隆平爷爷—杂交水稻之父。他用六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把水稻培育得长穗大粒,让一亩地的水稻产量由二百公斤左右变成了一千多公斤。
让中国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东方“稻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他,把一生都糅进了“杂交水稻”的芳香。
02
赤赤雄心,奏响遍野稻花香的乐章
袁隆平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
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国的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心血, 都糅进了“杂交水稻” 的芳香——中科院原机关党委书记献给袁隆平院士的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令人敬佩的是,年满90岁的袁隆平爷爷仍然站在科研的一线,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而努力。他的贡献早已不仅局限于杂交水稻本身,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绵延世代的精神财富,在世界粮食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堪称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如今,这位伟人,却悄然离我们远去。
历史在这一刻,一定会留下浓重的墨迹,人性的光辉,深沉的阐述了无私奉献的意义,那个令我们永远仰视,永远崇敬的田间的身影,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我们不仅是吃饱肚子,还有心灵的充盈,向袁老致敬!
谢谢袁老,感恩您的不懈努力,成就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END-
▍来源:部分来源网络,有删改。
【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心血, 都糅进了“杂交水稻” 的芳香——中科院原机关党委书记献给袁隆平院士的诗】▍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