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书之二三事)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书之二三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毛姆说,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有了庇护所,苦闷受伤时,才有治愈的地方,才有面对着慌乱世界时的强力后盾。
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有时候也会偷懒,并不敢拍着胸脯说我每天都在看书,不看全身不舒服这种话,但是读书到现在,书不仅仅是我生活的庇护所,也是取悦我自己的一种方式。
刚工作那会儿,心里很不平静,每天都觉得狂躁得要爆炸,也是偶然吧,看到读书使人心静的意思,行,半信半疑就试试,在坚持了几本书之后,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质变随量变的,收效确实看见了,嗯,虽然现在心还是时有狂躁,但是我知道书我是不能放下了,也放不下了。
现在我特羡慕那些家里有书房的人,那才是一个真正具象的庇护所了,看着满壁藏书,那种从喜悦中产生的安全感,怕是读书的人才会明白的感觉。我利用起家里可以利用的所有空间作为自己的“书房”,是的,只要有书便是书房,也许是一个书架,也许只是床头叠放几本书,随处都可以是自己的书房。记得这本书里有一位书友,把废弃的冰箱改为藏书柜,很机智,嗯,我家也有一个旧冰箱,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改装一把?
关于书可以说的有很多,除了书本身还可以说说书店,现在是电商盛行的时代,电子书也层出不穷,但是书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它永远有市场。书店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集中地,我很喜欢逛各种书店,被各种文化围绕也是一种幸福。之前我就说过我每到一个城市基本都会去当地的书店逛逛,什么先锋书店、半层书店、晓风书店、西西弗这些全都走过,不过目前我最喜欢还是我们这里的阅界和晓风书店。
阅界是当当旗下的实体书店,处在建筑高层,通透的落地窗,窗外就是三坊七巷,对于阅读来说自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同时我还欣赏它尽可能多的关照到读者的看书体验,设置了很多供读者阅读的座位,穿插在各个书域中,也不对读者提出消费才能有位子坐的要求,所以我喜欢它,可以肆意的在阅界打发一下午的时光。
另外我想说的晓风书店,它的连锁店也很多,好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书店统一面积都不太大,书架是满满当当,要说被书包围,这才是真的被包围。我对这家店的好印象其实不是出于它的格局构造,而是店员。之前去过一次买了一本书,店员的态度都是很谦和儒雅的,递给他书或钱币,他都是双手承接,一来一回,搞得我很不好意思,也赶忙用双手承接作为回礼。对于我来说,书,本身就是一件风雅之物,如果遇上粗鄙的店员,只怕书的气节都会有所破坏,这让我想到上海的一家书店,店名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一进门就听见一个店员站在门后大声吐槽上一位顾客,瞬间对这家书店好感全无,直接走人。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书之二三事)】书,对于我的意义,一是用来长见识的,二是精神食粮。它是一种发现自身缺陷的工具,这种缺陷往往更偏向于思想一点,我的一生必然经历有限,那么书就是作为补充经历最经济便捷的方式,不一定说一定要读多么伟大的著作,就算只是一本杂志,其中带来的思想火花也不可小觑。我喜欢思想碰撞的感觉,拾起对自己有用的再渐渐内化,等待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