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723,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大多数人在面对工作和问题时,总是还没想清楚“真正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就急忙动手去处理、去解决。然而,像这样一味求“快”、忙得团团转的结果,往往是白费力气,最后步入事倍功半的“败者之路”。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先慢一点动手!因为有一件事比急着动手更重要——先判断:“这个问题重要吗?”
这本书运用了大量的简单方便快捷的图标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
01、什么是有价值的工作?
为了提升生产力,最先应该思考的是所谓“生产力”究竟是什么?
生产力=成果/投入的劳力和时间,因此,若想提高生产力,就必须事半功倍—删减劳力和时间但要交出相同的成果,或者以相同的劳力和时间产出更多的成果。要想有“更多的输出”则需要让企业人能够确实产生的报酬关系。
“有价值的工作”由两条轴构成,议题度为横轴,“解答质”为纵轴。
“议题度”是指“在目前的情况下,找出该问题的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解答质”是指“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也就是说议题度是所提问题的质量,而解答质是答案的质量。
一个低质量的问题,不可能会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回答,而作者指出的要想避免败者之路就必须提高问题的质量,如果大部分的工作都以低质量的输出来含糊带过,就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具体如何避免“败者之路”呢?首先,提升问题的质量,即提高议题度;其次,提高答案的质量,即解答质。
02、议题思考(解决问题之前,先查明问题)
查明议题
不要为了解决问题就立即动手尝试各种可能,而是应该从查明议题开始。也就是从讨论“什么有必要找出答案”开始,并以“为此必须先弄清楚什么”的思考流程着手分析,这才是最标准的做法。即使分析结果与预设不同,但最后成为有意义的输出(成果)的概率仍然很高。因为如果找到了“对往后的讨论具有重大影响”的答案,无论在商业上还是研究上都会有显著进步。
作者建议在工作或者研究经验尚浅的时候,最好拥有自己的智囊团帮助我们。很多时候有智囊团会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试拟假说
关于议题的查明,很多人只做到“必须先决定类似这样的事情”这种“主题整理”的程度便停止了,但这样根本完全不够。如果想等展开实际的讨论之后再次思考“议题是什么”,时间再多也不够用。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就算勉强,也要事先建立具体的假说。
三个理由:
1、针对议题找答案
2、知道所需的信息及该做的分析
3、让分析结果的解释明确化
表达议题的小技巧:
1、加入“主语”和“动词”
句子越简单越好。因此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包含主语和动词的句子来表达”。加入主语与动词,可以消除语句中模糊不清的部分、瞬间大幅提高假说的准确度。
2、用“Where”"what""How"代替“Why”
议题的语言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要注意表达的句型。好的议题句型不是用“为什么……”这种“Why”问句,大部分是采用“Where”“What“How”中的某一个句型。
“Where”——“哪一边?”“目标在哪里?”
“What”——“该做什么?”“该避免什么?”
“How”——“该怎么做?”“该如何进行?”
“Why”句型中没有假说,对于究竟想要弄清楚什么问题的是非黑白并不明确 。
3、加入比较句型
在文句中加入比较句型,也是不错的想法。如果是需要查明“某某是A还是B”的议题,与其用“某某是B”的句型,不如用“某某并不是A,而是B”的句型。
例如,假设有某个关于新产品开发方向性的议题,与其说“该加强的是操作性”,不如使用“该加强的不是有关处理能力的那种硬件规格,而是操作性”这种句型,用对比的句子表达,想要找出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全都变得很明确。
成为好议题的三要素
所谓“好议题”,就是可以让自己或团队振奋起来,而且经过完整验证,其效果更可让接收者不禁赞叹。像这样的议题有三个共同点
1、属于本质性的选项
发现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
2、含有深入的假说
推翻常识:要加深假说的程度,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列出人们普遍相信的事项,从中找找有没有可以推翻的部分,或利用不同的观点也可以说明的部分” 。
用新结构理解所见所闻:可以用不同思维模型将问题重新拆解。可以找到共同点、相关性、群组以及规则。
3、可以找答案
用于确立议题的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的技巧:
1、接触一手资料
所谓一手资料就是没有经过任何人过滤的数据。例如学术研究、现场采集等。
2、掌握基本信息
搜集信息的第二个技巧就是从一手信息中获得感觉,同时将世间常识和基本事项在某种程度上加以整合,按照MECE原则快速扫描(调查)。
确立议题的五个方法:
1、删减变量
也就是说能否删减要素或限制要素。比方说,“商品购买行为”涵盖的范围太大,可以将商品领域限定为“数字家电”。如果这样仍然范围太大的话,就再将讨论的对象缩减为“数码相机”“打印机”等,这么一来,变数就会减少一个。
像这样将与问题相关的要素,通过限定对象或按群组分类的方法加以删减,真正的议题通常就因此而变得清楚可见。
2、可视化
我们可以运用视觉化。当我们处理步骤有既定的顺序时,可以将步骤按前后顺序像拼图一样排开。或者以图的形式呈现,更加直观。
3、从最终情形倒推
要快速整理议题的扩展时,可以从“究竟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开始思考,这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4、反复问“So what”(所以呢)
也就是我们常用的5why法则。
5、思考极端的实例
当要素与变量牵涉在其中时,尝试将几个重要变量先填入极端的数值,就能看出哪个要素的变动会成为关键。
03、假说思考(1) (分解议题并组建故事线)
利用MECE架构查明与分解议题,并编辑、组建故事线。
何谓议题分析?
能提高解答质、让生产力大幅提升的工作就是要发展“故事线”(亦称为故事情节、剧情),并对这个故事线进行图解、制作“连环图”,这两项结合起来就称作“议题分析”。
如何在议题的起点组建故事线:
1、分解议题
当分解议题时,注意一定要分解到“彼此独立、互无遗漏”的程度,而且每个次要议题都要“具有本质意义,且不能再往下分解”。
可以运用一些经典模板辅助我们,例如 WHERE、WHAT、HOW”的模板。如果没有合适的模板时就用“倒推”的方式。
2、编辑与组建故事线
议题分析的下一个步骤,就是根据分解后的议题组建故事线。为了根据分解后的议题结构以及各个议题的假说立场,确实传达出最终想要说明的内容,必须思考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次要议题。
典型的故事主轴:
1.共有问题意识及前提所必备的知识
2.关键议题、次要议题的明确化
3.针对各个次要议题的讨论结果
4.整理上述项目综合性的涵义
故事线的两个模板:
1.并列为什么
就是针对最终想传达的信息,将理由或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并列”的形式列出,以此支持该信息。也有些情况是并排列出各项方法。
2.空、雨、伞
确认课题、深掘课题、做出结论。
“空”:××是问题。(确认课题)
“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查明这里才行。(深掘课题)
“伞”: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这么办吧。(做出结论)
04、假说思考(2) (图解故事线)
“假说思考”的第二步,图解故事线。通过找出“轴”、意象具体化、发现获得数据的方法,来制作连环图。
什么是连环图?
在思考“最终该传达的信息(即经过证明的议题假说)”时,要思考什么样的分析会让自己赞同并能说服对方,再遵循故事线提前设计出从上述思考中设想到的内容。
常见的三个模板:
比较
构成
变化
具体步骤:
1、找出“轴”
制作连环图的第一步就是制作分析的架构,也就是找出“轴”。这里所说的“轴”是指分析中纵向与横向的扩展。不是单纯“针对××进行调查”,而是具体设计“以什么轴?用什么方式?比较什么数值?”
2、意向具体化
输入具体的数值
3、清楚指出获得数据的方法
可以在分析意象的右边写下“用什么样的分析办法来实现什么样的比较”或“从什么信息来源获得信息”。
05、成果思考(实际分析)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难题,明快地找出问题的答案,交出有价值的成果。
具体步骤:
1、不要现有答案
2、剖析难题
难题1.无法得出想要的数值或证明
首先,进行结构化的推断:乍看之下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的数值,也可使用前提(如家庭户数、具有钢琴的家庭比率、钢琴调音频率等)与架构逐步加以推断。这个推论方法就是著名的“费米推论法”,这也是借由结构化而找出数值的例子。其次,进行实际走访;最后,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推断。
难题2.以自身的知识或技巧无法让界限明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处问人”,讲得好听一点就是“借力使力”。只要多听听该领域资深人士的经验谈,很有可能会获得能突破瓶颈的智能或点子。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学到遇到相同难题时如何避开困境,甚至也可以问到一般无法获得的数据或秘技。
再者要进行冷静的判断是否除了这个方法是否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3、明确找出答案
06、信息思考 (整合传达信息)
当我们学会推敲故事线和图表的方法后,就可以将成果整理成论文或简报,把信息传达给别人。
推敲故事线:
1、确认逻辑结构
对于整体流程或用于比较的架构,建议也整理成图比较好。但是,请尽量只留一个作为整体结构的架构,因为如果在脑中同时存在多个架构,在听取简报或读论文时,接收者的理解度会降低。
2、琢磨流程
所谓优秀的简报,不是指“从一团混乱中浮现出一幅图画”,而是指“从一个议题陆续扩展出关键的次要议题后,在不迷失流程方向的情况下,思考也跟着扩展开来”。将目标锁定在这样的形式,并在明确的逻辑流程中显示出最终信息,将会更加理想。
若要琢磨整体的流程,建议采用一边彩排、一边整理的方式。先用“看图说故事形式的初稿”,之后用“以人为对象的细腻定案”。
3、准备好“电梯演讲”
所谓电梯演讲,就是“假设与CEO共乘一部电梯时,你是否能在下电梯之前的时间内,简洁地说明负责项目的摘要”。这项技巧在于以20至30秒左右的时间,整合并传达复杂的计划摘要,这对于客户群体为高层管理人的顾问或大规模计划负责人而言,是不可缺的技能。
利用“电梯演讲”可以让人了解用金字塔结构的整合故事线的优点。对方清楚的判断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程度,避免看不到结论的焦躁心情。
图表的基本结构:
1.具备依循议题的信息
2.(论据部分)向纵向及横向的扩展应具有意义
3.论据支持信息
图表的三项技巧:
1.彻底落实“一图表一信息”原则
“这个图表想传达的是什么”落实成文字或语言。到收尾的阶段,不只是“要说什么”很重要,就连“不要说什么”也变得很重要。
然后,确认每个图表是否真的各自只包含一个信息,以及该信息是否正确地与次要议题联结。在15秒的时间内让人了解了或者有意义。如果“第一眼”没有把握好,那个图表有也等于无。
2.推敲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轴
优秀的图表除了处理明确的议题和次要议题之外,还需要完成明确的比较从而找出答案。也就是在纵向及横向的扩展中,存在与验证议题联结的清楚意义 。
3.统一信息与分析的表达
最后就要仔细研究遵循信息的“分析的表达”。根据这个分析(论据)来检查是否可明确验证该信息。在此尝试在表达层面修改为充分展现差异程度的方式。所以要以找出最好懂的形式为目标,尝试各种表达方法,思考目前的表达方法是否真的恰当。
我们在工作中为了要“完成工作”可能会有想要卖命的感觉,但卖命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请不要再相信“没功劳也有苦劳”,认清残酷的现实才能让我们从有限的时间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真实的自由。
所有的工作,交出成果才是一切,如果当成果不具备某个程度的价值时,那个工作就不具任何价值,大多数的时候甚至会成为“负面贡献”。
我们要学会运用好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工作生产力,珍惜自己的身体。任何事情任何事都没有我们自己的身体重要。一切以保重身体为要。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跟我每天阅读一本书,让你离知识更进一步。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
- 慢慢的美丽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跨界歌手》:亲情永远比爱情更有泪点
- 诗歌:|诗歌: 《让我们举起世界杯,干了!》
- 期刊|期刊 | 国内核心期刊之(北大核心)
-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第26卷(Invasion篇)发售
- 人间词话的智慧
- 《一代诗人》37期,生活,江南j,拨动心潭的一泓秋水
- 广角叙述|广角叙述 展众生群像——试析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 书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