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宇宙万物与自己都十分满意

对宇宙万物与自己都十分满意
文章图片
这是第二次中秋没有回家,第一次是军训回不了家。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上午,早晨在喜欢的歌中醒来,不用着急关掉。
一个人待在寝室看书,伴着外放的音乐我居然有一种独居的自在,大概是体感温度合适,抱着抱枕坐在椅子上十分舒服,眼前所见也干净。
不担心打扰别人,也不用被别人打扰。除了楼道了偶尔蹦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一切都好。
一周前我计划自己的闲暇时间是写文章、看书、观影。今天为止写了三篇还不怎么像样的文章、看完了一本散文集,原本想看的电影没来得及看,因为看了一部纪录片。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和散文集《生》,恰巧都落到了一个主题——生命、生活。以这样的方式迎接秋天很好,因为秋天比夏天适合思考。
以前总是过多的沉浸在手机推送的内容中,并热衷于分解一篇文章、一段视频的套路,看它又抓住了哪个痛点、又实现了什么目的。
【对宇宙万物与自己都十分满意】在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之后发现真正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写下的是自己对一个问题深度的思考、对一个观点全面的阐述。
没有什么写作套路,完全靠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去写,并不想着哪个素材放在哪里能最有力地支撑观点,他们能挥发自如,不着痕迹地旁征博引,其作品确实值得反复研读。
他们写文章也涉及社会问题,不过当时还没有“痛点”一说,朱光潜、钱歌川、林语堂这些大我们近一百岁的人,也有他们那一代要承受的社会压力。
准确来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要应对的问题,甚至每一代年轻人会面临相同的问题。
在这些名家的散文中也会提到做自己喜欢的还是做有利发展但不喜欢的事;年轻时的无知和急躁;是否该甘于平凡的生活;青年与老一辈的冲突……
只不过现在自媒体把90后、00后的问题放大了,有时候还真觉得自己是垮掉的一代。
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侦探悬疑小说,还专挑国外的,现在就想看看这些人生哲学,就像一段日子专听英文歌,之后却一首都不想点开。
什么时间看什么书、听什么歌有很多因素在影响,接触的东西越多越能适应自己的各种转变,也越来越能理解所有人,接受很多决定和结果,感觉这是一个会让我印象深刻的秋天。
要说的差不多了,最后分享一段我读了很多遍,似懂非懂但很喜欢的摘抄吧。


《人生的乐趣》
林语堂
小品文的题材包括品茗的艺术,图章的刻制及其工艺和石质的欣赏,盆花的栽培,还有如何照料兰花,泛舟湖上,攀登名山,拜谒古代美人的坟墓,月下赋诗,以及在高山上欣赏暴风雨——其风格总是那么悠闲、亲切而文雅,其诚挚谦逊犹如与密友在炉边交谈,其形散神聚犹如隐士的衣着,其笔锋犀利而笔调柔和,犹如陈年老酒。
文章通篇都洋溢着这样一个人的精神:他对宇宙万物和自己都十分满意;他财产不多,情感却不少;他有自己的情趣,富有生活的经验和世俗的智慧,却又非常幼稚;他有满腔激情,而表面上又对外部世界无动于衷;他有一种愤世嫉俗般的满足,一种明智的无为;他热爱简朴而舒适的物质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