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纪念于娟

这是我写于2017年的一篇文字,最近翻出来阅读,亦有一种书中文字历历在目、情感在心里翻搅的真切感,复制到,提醒自己健康的重要,亲情的无价,生活要适意,别勉强。
不可否认,我是带着些许悲恸心情翻开这本书的,以致书中每一个文字在心间跳动时都令人窒息,几乎是强忍着眼泪在眼睑深处流淌出来。此时语言是苍白的,我几近两三次放下书本,闭上眼睛,亦或是想消化掉这悲恸,抑或是想忘记这悲恸。
大部分人认识于娟是在她过世的那一年,而我的相识晚了6年。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自己不会把健康看的比快乐、比眼下的享受更重要,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发光发热的灵魂的存在。而我同样感谢自己能在2017年的第一天遇见她,在新的一年,让我更明白健康的重要,更明白亲情的可贵,更加想亲近人性最为本真、最纯朴的东西,以免在日后遥遥无期的静默时光里错过,或是后悔。
于娟的文字,比起说她学识渊博,文采洋溢,不如说言辞恳切,感情至深更为恰当。我完全被于娟的真诚打动了,拜服在她颇具丰富内涵的人格魅力之下。每当看到书中某个触动人心的情节,我都会在想,这样爽朗善良的姑娘我怎么没有碰到?如此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青年才俊,上帝为何不多加怜悯,既然已经罚她承受了具大的病痛,之前不注重健康的行为何不就一笔勾销?我始终认为她的存在可以为这个世界多添一份美好,可以为这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多贡献一份力量,或许是一份不容小觑的力量。可见,健康是一个不参杂任何感情的名词,而且只有一次。如果没能好好守住,就是上帝也挽回不了,更何况是渺小的人类的力量。
书中的很多心路历程都悄悄点燃了我的记忆。我也曾因小病住院数天,在面对病魔缠身的时候,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每天按照医生的叮嘱丝毫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对待每一个治病环节,生怕自己的某一个不注意酿成大错。就好像小学课堂里底下坐满一排排的背着手的小学生,无论在家如何作翻了天,在学校都是一个无条件听话的乖孩子。我始终不明白那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听话,可能是身体内的某一最原始的东西一种自发行为吧,小时候对老师的听之任之是这样,面对饱含着消毒水味道的病魔亦是这样。而心里对病痛恐惧还不算完,最折磨我的是随时会看到临床的人、或是走廊里病怏怏可以称之为病友的人被病痛纠缠的体无完肤的景象,叫人看了仿佛被推到了悬崖边上,可能没人推你,都会自带摇摇欲坠、随时跌落的压抑感觉。书中的于娟是个铁血汉子,虽然心中有千斤重的心事,体内承受着粉身碎骨的病痛,表面上仍是一声不吭、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叫人读了心生怜悯,又心生敬畏。
于娟回忆外婆在世时候细致入微的照顾和亲密无间陪伴时的情景是我最不能见得的,我几乎是一目十行的在读,因为关于那一段过往,也是我永远无法面对,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楚。那个心疼你吃苦、只要自己还有一丝力气也不会让你粘手家务、平时嘴里不说心里却变着法儿的想念、对你的付出没有一丝怨言更不求一丝回报的人。那个让你坚信等自己有钱了可以带着她享清福,却还没等到那一天就永远的离开了你,之后用漫长静默的夜告诉你她本不求回报,只希望你过得好的人。当我码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早已无法自持……
书读到后半部分已经减少了让人悲恸的片段,更多是在回忆童年,回忆亲情友情爱情,回忆留学时的景状。像一位文学女作家把一篇好的散文娓娓道来,我甚至忘记了这是一本遗作,以为这就是一本抒发渴望抓住童年美好影子、对亲情友情爱情直抒胸臆以及回味留学时代点点滴滴的平常书籍,心中还默默期望看到她的下一本杰作。可能于娟写此书的原意不仅旨在给那些不健康生活的人敲响以警钟,也想把这一生最美好的东西留下,供后人替自己珍藏、替自己无尽的回味,仿佛这种以文字形式留存的方式可以抵达永恒。
【《此生未完成》—纪念于娟】时间是个矢量,碎在身后便永无更改。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是,对亲情的想念是,对故人的缅怀亦是。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态度的灵魂书本,我相信读完它的人会受到心灵的洗涤,正如我一样,正如于娟所希望的那样。我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祭奠她,健康的活着,应该算是一种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