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的强力研读笔记法

万维钢的强力研读笔记法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方法最先2009年11月15日发布在他的博客,名为《用强力研读书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研读方式,特别适合读名家之作。
注意:不是所有书籍都需要强力研读,也无法全部强力阅读(因为很费力)。
1、如何读?
读两遍,一遍慢慢读,边读边思考,第二遍边读边写笔记。(原因在最后)
2、笔记怎么写?

  1. 按原书章节写,甚至保留各章标题。在每章的开头,写下这一章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写出每章作者的逻辑脉络。
  3. 好的想法、故事记录下来。
  4. 用颜色和字体的变化突出重点,并起到分类效果。
  5. 把关键字、人名地名组织名等记下,便于搜索背景资料。
  6. 在【】写下自己的评论。
  7. 发现和其他书的联系,相同和不同点。
  8. 笔记不是书评,专注意思,不必关心文笔。
后来万维钢在得到专栏里又发了一篇,把这种读书笔记总结出四个要点,原话是:
  1. 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 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 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
第一点,表现逻辑脉络。我理解就是抛弃表面知识/结构,发掘深度知识/结构。这一点和许岑建议的「写摘要(summry)」相仿。
第二点,记录亮点。我理解就是写卡片,这些卡片是可以复用的。哪些是亮点呢?作者说:
【万维钢的强力研读笔记法】我用Kindle看其他人对一本书划的流行重点语句,发现这些语句大都是总结式的,就好像小学生在课文里发现的重点句一样——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真正的高手读书不能用这种线性读法,而应该是"一惊一乍"的。作者的哪句话是拍案叫绝的?哪句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应该把这样的东西突出记下来。
我读书时划线,往往也是划重点句,这提醒了我,这些重点句往往无需划,很多书都贴心地加粗了,微信文章尤其如此。我发现「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常常就是强力研读的思路,先提一下本书的作者、逻辑脉络,然后是讲几个亮点,比如几个反常识的知识点、例子和方法,最后做个总结。
第三点,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就像跟作者对话」,我理解这就像是把自己拉入了作者的「场」,不仅是单纯的输入,而有了输出,互动也能提高趣味性,但评论也有不同层次:
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你还可以写下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
第一层是理解,第二层是联系已有知识的思考,第三层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第四点,发现联系。比如我从许岑的摘要笔记法就想到了万维刚的笔记法,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人脑有很强的模式识别能力,擅长「找茬」。如果希望发现更多联系,就把同一类的书籍一起阅读,也就是主题阅读。
最后,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书要读两遍,因为「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的确如此,工作记忆有限,如果同时理解和思考,大脑可能不够用,不如分两步走。
最后这个研究结果可谓亮点:
曾经有一个研究,让受试者阅读一篇科学类文章,然后分三组:第一组多读几遍,第二组针对此文画个"概念图",第三组用十分钟写篇相关文章。一周以后测试,结果写文章的这组记忆的成果,甚至这时候再让他们画概念图的成果,都胜过其它两组。画概念图的效果甚至还不如多读几遍。
我曾用这种方法读了《领导梯队》,竟然成了唯一一篇每月都有人点赞的文章,可以看出这种研读笔记法的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