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探寻日本的“耻感”文化

“菊与刀”——探寻日本的“耻感”文化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个从没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深刻剖析日本的书。这本书写于二战之后,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在作者看来所有交战国中日本是最让人难以把握的,并且认为他们在战时极端的政治行为能在他们的生活习惯中找到答案。
因此这本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日本人的行事风格和国民性格,推断日本人下一步会怎么做,才能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再教育,进而在根本上取得对日本的胜利。很多人读这本书时都带有复杂的情感,但正是如此才更应该带着客观的态度去了解。
日本第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依然是存在等级的社会,而且这个等级观念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根深蒂固。他们的主要文化是遵循制度中的“各得其所”,即每个人的阶级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处于哪个地位就做好所在阶级的事,而不能有丝毫逾越。不同等级的农民只能给孩子买不同的玩具穿不同的衣服,这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而他们也只会对那些知道自己什么地位该做什么事的人表达敬意。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从没有爆发过根本性革命的原因,不像中国人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他们从不怀疑自己所处的阶级地位。

日本人的“罪感”文化,来自于外部。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看成一个巨大的负恩者,对祖先,对父母,对天皇。日本人最大的恩主是天皇,他们认为可以在这个国家安居乐业地生活是源于天皇所赐的恩典。因此只要天皇一声令下,发动战争马上变成了全民族该履行的义务而没有任何怨言,这也能解释日本人在战争中我们看来很是极端的牺牲行为,在他们眼中这是在报皇恩。
日本人自己也评价过像神风队员那种近乎自杀的猛烈作战正是在报答天皇的皇恩,在太平洋岛屿上选择与盟军同归于尽的方式进行作战也是日本士兵报答皇恩的体现。不过让人很困惑的是,虽然天皇确实存在,但实际上他是不管政治和军事的,而是在日本政治家的塑造下成为了一种神圣的象征。

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东方的文化研究也是很到位了。作者提到,日本的各种伦理观念都来自于中国,比如“忠”、“孝”,但是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态度并不像日本那样无条件,因为在忠孝之上还有中国人最高的道德“仁”,对于这个前提,日本人从来没有接受过。
“忠”和“孝”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却把“仁”排除在道德伦理体系之外,我觉得这才是日本人凶残杀戮近乎没有人性的原因。


“菊与刀”——探寻日本的“耻感”文化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耻感”文化,来自于日本人内在。 日本传统武士最看重对君主极其同伴的关系,作者把它称之为“情面”: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以免被别人非议。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好名声,自己心中不快的时候也要求自己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遵从各种繁琐复杂的礼仪要求。
如果没有做到自己的本分而让自己的名誉受损,就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复仇”,要么“自杀”,即使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多解决办法。损害了“情面”,对于同辈分的人有仇必报,对于上级君主则选择自杀。

在读这本书之前只通过日本文学和动漫了解过日本,这些作品中都是比较积极和温暖的,这本书让人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他们的文学。我觉得作者特别厉害的一点是着手文化的控制,让日本人对美国顺从,这很机智但恰恰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难保她不会对其他国家(包括我们国家)采用同样的手段。
空前礼貌又骄傲自大;高贵宽厚又睚眦必报;勇敢异常又怯懦不坚定;有铁的纪律又不服从管教;爱美爱菊花爱艺术又醉心于刀剑文化和武士荣誉。所有这些都是日本民族。
【“菊与刀”——探寻日本的“耻感”文化】
“菊与刀”——探寻日本的“耻感”文化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