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进的工具之三(避开认知陷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管理着,管理自己也在影响着别人。只是有的人可以在这个道路上走得很远,而有些人会陷入困境。当然其中的原因很多,按照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没有一个结果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而按照辩证"主要矛盾"的观点,某一种结果一定是有几个主要因素导致。这个世界没有莫名其妙的因果,也没有无所不能的神主导,只有我们对因果的认知和判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认知影响了行动。这也是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当然,行为不是由认知这个单一因素决定的,人脱离不了动物属性而存在,所以欲望、环境、潜意识都会影响行为。但为什么强调认知呢,是因为人类能在认知方面发挥能动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接受教育,很多国家都把教育提升到"公民义务"的高度。当然,长大了也不能懈怠,因为一个人越长大,面对的环境就越复杂,还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或者用高大上的语言来说,是不断形成并修正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行事原则"。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哲学概念,虽然哲学理论非常高深,但每个人都无法躲开它。实际上,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时候,都在用自己的经历诠释哲学,而哲学也在每个人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得到发展。管理学上同样离不开哲学命题,好在管理哲学都不需要用力过猛,只需要相关的哲学理论和观点即可。因为这些观点下形成的认知,直接框定了管理者的行事逻辑和道德规范,从而也引导了管理者行为。
在主流的管理理论中,无论是组织行为学还是领导力科学,在强调管理者应该做什么的同时,都会强调管理者要避开什么。实际上,对于管理者而言,避开陷阱也许是性价比最高的行事原则了。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不知道那些因素能导致成功,我只需要把导致失败的因素找出来,然后尽力去避免它",就是这个道理。追求成功是没有止境的事情,但避免灭顶之灾却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对于管理行为更是如此。
【管理精进的工具之三(避开认知陷阱)】感谢哈佛大学的泰.本. 沙哈尔教授,他从哲学角度提出了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哲学观点,主要包括教条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他认为,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了解这些认知误区,随时审视自己的认识和行为,规避由此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其实,这些管理哲学一点都不高深,我们小时候就接触过很多,只是那时候还不知道这就是哲学。
一、关于"教条主义"
中国人肯定对"刻舟求剑"的故事不陌生,从哲学角度,这就是教条主义。所谓"教条主义",是指"不分析事物的实际情况,要么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僵化地对待某种现成的精神产品(某种理论、观点、教义等),从而僵化地规定和剪裁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实践"。教条主义根本上是一种僵化的态度,而且是 "以一以贯之"地僵化。我们最熟悉的是那个有名的"九斤老太",属于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管理中,教条主义非常容易让人陷入困境。教条主义最大的问题是听不进别人的观点,所以容易陷入一意孤行。教条主义者没有认识到,一切东西都在变,没有一个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无法感应变化,分析变化,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而实际情况是,没有任何一个管理理论能适应所有场景,因为假设和前提变了,理论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这需要我们对变化保持足够敏感,对能力边界保持足够清醒,对路径依赖和舒适区保持足够警觉。否则,就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二、关于"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是兴起于文艺复兴之后的哲学理论,它强调"没有绝对道德,没有绝对善恶,没有绝对对错",所以对于各种差异应该选择包容。与教条主义相比,它更强调灵活性。从哲学角度讲,它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在管理中就容易把人带入误区。比如说,一个人在日常是不能杀人的,但是如果这个人是坏人呢?如果这个人本来不想活,想要自杀呢?这样就给了很多情况下可以杀人的理由,而且不会受到道德准则的责备。但实际情况下,一旦有了突破口,道德的约束就不再对所有人有效,随之而来的就是道德灾难。
如果将这种认知放在管理活动中,很可能会带来危险。因为管理是一个狭义范畴,所以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真理的,也确实存在绝对错误的事情。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做正确的事情"。"道德相对主义"尤其对领导力有致命威胁。因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权威、诚实和一贯性",且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而"道德相对主义"很可能会让领导者的努力归零。比如以"诚实"为例,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纪律,它需要一个人尽可能说实话,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要说假话。因为假话被识破后,毁灭的是信用基础,而造成的后果是无人追随。忽然想起来facebook将"不作恶"作为宗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一个宣战吧。
三、关于"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观点,它认为"什么都是浮云,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没有真相,更没有价值"。这种哲学主张把所有的价值归零,容易让管理者陷入"消沉、不作为"的泥潭。其实,不仅仅是对管理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也会质疑生活的目的和意义。而虚无主义正好迎合了这种认知。生活中见过很多"混日子"的人,从哲学角度贴个标签的话,除了懒惰之外,多数应该属于"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其实没有什么解药,一些抑郁病人就是虚无主义的中招者。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从生至死,都在追问"意义"的命题。但对于管理者而言,这又是必须解决的命题。其实,对生命赋予意义确实有点难,但对工作赋予意义,这是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很多企业会给自己赋予使命,这些使命分解下去,其实就是每一个管理者的使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又无法孤立存在。所以,需要在关系中找到自己,在推动团体实现目标中找到自己,这是阿德勒给出的人生使命和意义。那么,对管理者来讲,工作是人生使命的一部分,即便已经衣食无忧,财务自由,但很多人依然会努力工作,也说明不是工作离不开人,是人离不开实现使命的平台。
认真对照一下,自己都觉得汗颜。这些陷阱其实都踩踏过,或者正深陷其中,之所以以前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其实何止是对管理者,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和苦恼不也是来自于这些认知吗?
认知决定行动,而行动会塑造一个人,这中间连接的就是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从而找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