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

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
任敏杰任一英 原创
我们跟很多父母讨论过家庭教育问题,如果问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们可能列举具体的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同时对孩子能否实现他们的期望没有信心,就跟着说一句:“看孩子的造化吧”。
也有父母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自食其力的人。
只有极少数父母问过“家庭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跟很多父母讨论过家庭教育的内容,他们认为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让孩子增长知识。
但父母们对品行的标准没有统一认识,对增长知识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晰。
这些情况也反映在父母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问题上,他们对阐述家庭教育总体思路的内容基本不愿了解,当然,市面上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也没有介绍家庭教育总体思路和目的,极少数书籍虽对家庭教育的目的有所阐述,又过于理论化和套路化,由于缺乏操作性,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从家庭人才战略去讨论家庭教育目的的书籍乏善可陈。
既然讨论教育及家庭教育,就一定要明确教育的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了《富尔报告》(中文译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出版了《德洛尔报告》(中文译为《学习:财富蕴藏其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之际,又出版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德洛尔报告》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四个支柱分别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认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份报告,提出了:“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
分析这个“宗旨”,“维护”是保证已有的尊严、能力和福祉能够继续享有。“增强”是对已有“尊严、能力和福祉”的进一步提高。具有“尊严、能力和福祉”的人,是一个能体面的融入社会生活的人。显然,“尊严、能力和福祉”就是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因此,教育的最低目的是维护已有的尊严、能力和福祉不被减少。
前面讨论过,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还讨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为了培养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
综合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以及教育的根本宗旨,结合教育的价值取向,父母应该清醒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融入社会公众生活的人。
鉴于此,教育的最低目标,是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培养,让孩子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接受社会群体的信仰和价值观,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适应社会环境,把孩子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让孩子最终融入现实社会,走向社会公众生活。
可能有父母认为这个目标太低,其实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按这个目标培养出来的孩子,至少能自食其力。


附:目录
【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第一章从战略层面把握家庭教育
1、教育及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人才战略
3、调试夫妻关系与人才战略
4、家庭经营与人才战略
5、家庭核心与人才战略
6、家庭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7、平行教育法——家庭教育的战术思想
8、父母都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9、影响家庭教育成效的因素
10、深刻理解“起跑线”的内涵
11、帮助孩子把握人生节点


作者简介
任敏杰,从事医务工作十年,从事律师工作二十七年,现为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重庆索通(万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任一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双学士,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现在谷歌总部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