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与河流》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一、 文本解读

“池子与河流”这样的题目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很近,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相当,只要教师用心解读,便能够在题目与孩子们原有认知水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如此,三年级学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在题目这里精心安排,联结学生的日常生活,勾连他们原有的认知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日常生活中“池子”与“河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这个寓言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讲述形式。作者以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一个寓言故事,以“池子”与“河流”对话的形式来推动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通过诵读诗歌和分角色朗读对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深刻感悟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从而为领悟寓意搭建学习支架。
在体悟诗歌寓意方面,教师需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二是结合池子与河流的观点谈想法,发展学生的辨析能力。对于这篇哲理性非常显著的寓言故事,教师不需要灌输道理,也不需要过分拔高,只要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池子与河流的观点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就算是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至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人生如流水,自洁方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去体悟。
根据以上的文本解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 运用已经学过的方式自主识字学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池子与河流不同的观点;
2. 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自己更赞同哪一种,并说明原因。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揭示主题,厘清角色
1. 回顾单元整组内容,关注各篇文体,引出诗歌形式的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了解作者克雷洛夫;
2. 缘题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对于池子与河流的了解,关注池子与河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通过圈划,梳理学习要求;
4. 自主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根据题目的提示给诗歌划分小节;
预设:
(1) 池子说的话位于第1-6小节;
(2) 河流说的话位于第7-8小节;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 研读第1-6小节“池子的观点”
(1)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涯”,自由读第1-6小节,思考并与同学交流:在池子眼中,河流“这样的生涯”具体指什么?
预设:
我什么时候看见你,
你总是滚滚滔滔!

我总是看见,
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
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还有小划子啊小船,
简直数也数不完。
(2) 自读交流,抓住“什么时候...总是...”、“一会儿...一会儿...”、“数也数不完”,体会河流的忙碌,抓住“沉重”、“长串”,体会河流的辛劳。
(3) 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池子是否喜欢河流这样的生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
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
我可真要愁死啦!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
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

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
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4)梳理总结“池子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第1-6小节。


2. 研读第7-8小节“河流的观点”
(1)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河流对待生活的观点是什么?
(2) 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梳理“河流的观点”。


3. 分角色朗读第1-8小节,体会“池子”和“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
板块三:链接生活,辨析观点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1) 小组交流
(2) 集体反馈
2. 揭示作者克雷洛夫的观点。
(1) 学习故事结尾;
【《池子与河流》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2) 与同学交流克雷洛夫的观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