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典故介绍

围魏救赵的典故是什么——查查吧深圳学区地图
围魏救赵的典故是什么,对于这个典故,相信还有不少小伙伴不清楚,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围魏救赵典故
【出处】:
此计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林之战。《围魏救赵》选自《三十六计》
【故事】:
【围魏救赵的典故介绍】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兵救赵,直捣魏都大梁。魏军闻讯撤回,在桂陵遭到齐兵的截击而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他恃强凌弱、常常侵犯邻近的国家。在进攻赵国的时候,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自己的实力太弱,无法抵抗魏军,就将中山之地献给齐国,以求齐国派兵救援。


围魏救赵的典故介绍
文章图片
于是齐王任围魏救赵的主人公田忌为大将,并拜孙膑为军师,兴兵救赵。孙膑献计道:“我们将军队埋伏在路上,对魏国宣扬攻打襄陵,魏军知道后一定会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力,回头来救襄陵。我们则在中途拦路截击,一定会取胜。”田忌采用了孙膑的的计策。
果然,庞涓得知齐国要进攻襄陵的消息后,立即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力去救襄陵,不料在回来的路上遭到齐军袭击,被杀得片甲不留。庞涓拼命逃走,当晚就撤回大梁。
围魏救赵成语意思
【成语】:围魏救赵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