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

4/23-4/28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复活》。
在最后的几章中作者频繁引用《圣经》的语言,读的同时内心涌动着很熟悉的感觉,确实,小时候一直在跟着奶奶懵懂地唱诗歌,至于祈祷文,到现在都能够背诵如流...

这本书最初读的时候我没能读进去,感觉就像记流水账(我喜欢优美的文字)一样叙述一个不起眼的故事,于是我换掉了这本书去读了《安娜》,然后被作者那书写的恢弘气势所震撼:不是记流水,而是用了最朴实而又最真实的手法表现那个时代的人文社会状况!基于对作者的膜拜,又捧起了这套书,用心地读了起来…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想吧:
在开头读着对于女主马斯洛娃的身世和经历的描述时,自己产生了很深的一种共鸣,想着:如果是我在那样的一个处境中,我或许会跟女主做出一样的选择,也会堕落!为什么?脑海出现一个词:人间有爱!可是既然我未曾感受过或者拥有过这爱,我又怎么能有有“爱”的选择呢?所以只能任由那非常原始的本能的驱使去做选择,而且没有很强烈的道德上的不安,因为在这样原始的情感状态之中,不晓得何为道德?!如果这样的选择是不道德的,那么为什么男主做了这样的事情就可以毫无挂碍地就安然离开了呢?
关于男主,很钦佩他的自我反省以及他的莫大的勇气!能够放弃自己的优越,去赎罪,对,我认同这是他的赎罪之旅;也正由此让我倍感欣慰的是,人的善在关键时刻还是在把控着人生的方向:尽管迷失,尽管苦恼彷惶,但是方向是向善和光明的!
《安娜》的最后关于列文的反思和内在的争斗中表述过一个观点:为什么我们没有沉沦,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善”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没有觉得;并且有个生动的例子说:小孩子们在拿食物玩耍并从中取乐,大人很生气因为这样是浪费食物,但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只是觉得这样很快乐,他们以为他们理所当然地拥有这些食物并且可以随意支配创造出一些新花样来...这是因为他们一直拥有食物,从来没有短缺,就像我们一直生活在“善”中从来没有离开,所以我们不管如何苦恼迷茫我们也不会失去“善”的本性...
关于“善”,男主虽然一度迷失误入歧途,但正是因为他本性的善,在遇到良心遭遇不安的时候,还是会被引回善道!所以,卡佳是涅赫留多夫的上帝,他俩此生的缘分就是彼此折磨而堕落之后,又再次相遇和彼此成就,获得新生命...他们成功了!虽然没有一个欢天喜地的结局,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他们已经在流放的途中获得了各自的新生活!
关于这个事情俄国的作品除了要讲述人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突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残酷的统治和体制,导致的更加残酷的镇压,所有的人必须服从这一切,否则就被关监,流放...这样的现实之下,微小的个体,能做什么?
【《复活》读后感】伟大的托尔斯泰,当之无愧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钦佩之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