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三)一步一步的打造观点
上一期我们讲了,在表述时,要足够简单。但有一些复杂概念,不可能用三两句话说清楚。
文章图片
比如,不可能将整个法律学院的课程,简单的说成: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文章图片
那要如何将一个小学生培养成物理学家呢?举个例子:
给一个2年纪的学生解释原子的结构,运用我们讲的基模的概念,可以和他说,原子像太阳系一样,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有的近,有的远。
有人肯定会说:电子的运动是“概率云”,位置是随机的,没有轨道,和太阳系行星运动是两码事,这样的表述根本不准确,误人子弟。
我们到底该告诉他不太准确的行星运动呢?还是告诉他完全正确但是听不懂的“概率云”呢?
解释复杂事情常让人纠结,是容易理解优先,还是完全正确优先呢?
其实,纠结的源头是我们心里的一只拦路虎,被称为“知识的诅咒”。
你敲我猜的游戏
1990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因为一个游戏获得心理学博士,这个游戏叫「你敲我猜」:
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人是「敲打者」,拿到一份最著名的25首歌曲清单,像国歌,儿歌之类耳熟能详的曲目,敲打者从中选出曲目开始敲打桌面。另一组人要根据敲打的节奏猜出歌名。最后的实验结果是,120首歌只猜中了3首。
更有趣的,总有人将国歌猜成儿歌。这时,敲打者脸上就会露出奇怪的表情,他们心想:我已经敲的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不懂?
文章图片
实验发现,造成他们交流的困难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平等。
敲打者事先就已经知道歌曲名了,在他看来自己敲的很有节奏,非常明显,他们认为听歌的人一定能猜出来。而猜歌的人却非常吃力,完全想象不出一下又一下的敲打代表什么。
这个游戏表明了一个心理现象:一旦我们拥有了某项知识,就像被诅咒了,就无法理解初学者的心理状态。
姿势比知识重要
想想看,其实你敲我猜的游戏每天在世界各地上演,CEO和员工、老师和学生、领导和群众、销售员和消费者、作家和读者。
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和一个初学者交流时。有经验的人的会想,我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不明白。而初学者想,你在说什么,我完全不懂。
因为有经验的人已经知道了所有,无法体会什么也不懂的状态。
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唯一的办法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全都抛弃掉。先给对方够用的信息,再一点一点增多。
你可以在想象一下,要在别人的大脑里面建一栋摩天大楼,先是打下地基开始,虽然这个时候一点也看不出哪里像一栋房子。但接着一层一层的往上盖,慢慢的,大楼就盖好了。
文章图片
我们开头举的例子,教会一个小学生什么是原子核,先将原子核的结构比喻成太阳系,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第一,他能很好的理解;第二,他已经够用了。在这个基础上他就可以进一步学习了。
如果一开始就想无比精准的说出一切,反而会拔苗助长。
【说话的艺术(三)一步一步的打造观点】思考:销售员的困境
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很多销售人员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总觉得我得东西这么好,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不明白呢。
但在给朋友分享一部电影,一个饭店的时候,往往三言两语就搞定了。
如果你最了解的产品,你却感觉说不清,很有可能就是中了知识的诅咒,从顾客想听的地方开始,或许更有帮助。
?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JAVA(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重载与重写&内存泄漏)
- 放屁有这三个特征的,请注意啦!这说明你的身体毒素太多
- 一个人的旅行,三亚
- 布丽吉特,人生绝对的赢家
- 慢慢的美丽
- 尽力
- 一个小故事,我的思考。
- 家乡的那条小河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