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去和解,说得好听,实际是没那精神和解了

古时候,有个书生进京赶考,却遭人暗算导致落榜,此时,青梅竹马的恋人也离他而去。
书生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终日以酒度日。
【和过去和解,说得好听,实际是没那精神和解了】一日,他碰见一位高僧,便请教如何解脱,高僧也不多言,只叫他跟着自己三天即可。
三天内,高僧只让书生饮水,不准吃饭,每天让他喂马、砍柴,晚上让他睡在马厩里。
三天过后,书生崩溃大哭,后悔为何要自寻苦吃。
高僧告诉书生,“从前你不也是这样,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自寻苦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会放下,解脱自己的内心,与过往握手言和,才是人生智者。
职场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因为一个差错,终日惶惶。听见别人说得非常轻松,进自己的耳朵里却如雷霆万钧。
就算是差错处理结果已经下来了,钱也扣了,还是像个祥林嫂一样,逢人便说这个差错不是自己的本意,要么就是一起搭班的人也有份,自己其实是被连累的,如此等等;
再不然就是,差错已经发生了,需要书面报告,并附上原因分析。当那张“邪恶”的纸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碰到好像中毒一样,避之不及;自己的笔写上去一个字,也宛如认罪一般,恨不得别人来代笔,不愿意染指一丁点。
事情发生了,可能早就过去了半个月、一个月了。该怎么处理,早已盖棺定论,何必如此计较呢?
做事必然会出差错,要不出差错,除非不做事。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也是很多人对于别人出差错的一个普遍的认知。这样讲,目的在于,发生在自己身上,接受程度就不会那么豁达了,起码相当一部分人心里这么想:“我怎么那么倒霉!”
接下来的做法,就像前面说的,一个屎盆子扣自己脑袋上了的感觉。
一直不愿意和过去和解,耿耿于怀很多天,多次确认是这么回事了以后,满满的无力感。
即使,感觉时间会治愈一切,淡忘以后,再次提起,如鲠在喉。
成为了职场“老鸟”,经历了不止一次的差错,逐渐麻木,知道仅仅是情感上的接受程度大小而已,现实中并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影响。
和新人讲起类似的道理来,本着“过来人”的身份,头头是道,娓娓道来。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安慰道:“没事,做事哪有不出差错的,平常认真点就好!”
真到了被通知要写报告扣钱的时候,还是发现面子上挂不住,少不得要发一顿火,然后乖乖就范,写完报告,接受扣钱了事。
如此,不免好笑。说的不正是自己么?
和过去和解谈何容易,上年纪了,周期缩短了而已。也许,和解谈不上,没有那个心力再念叨、再有长时间地情绪波动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