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当“老师/爸爸”的感觉是什么呢(》——“观【啾啾&之朔】对话”有感(2))

2018.1.2120:44
杭州转塘


数学课开始了 啾啾:“你为什么突然有这个小创意呢?”

之朔:“因为这个我们数学课上都讲过…”
啾啾:“讲过什么”
【《孩子,当“老师/爸爸”的感觉是什么呢(》——“观【啾啾&之朔】对话”有感(2))】之朔:“就讲过这个东西…”
啾啾:“你能学学数学课,你们老师怎么讲,我们做为小朋友,原来武白叔叔小时候,他上完的课回来总要给他爸爸讲五分钟…”
——以上对话摘自武立啾啾美拍《张之朔老师说庄小园同学还是笨了一点儿哟(500)》
发现啾啾的美拍都是现场的灵感捕捉,当孩子说起数学课时,啾啾找到了切入的点和孩子玩“模拟老师”的游戏…
【观“之朔小朋友来到啾啾家”之意想不到】(3)

1.意想不到啾啾让之朔模拟数学老师去讲述学到的知识,并现场让之朔确认学生庄小园是否听懂!
2.意想不到当之朔确认“学生”答案后,让之朔给学生打分…
3.意想不到啾啾让现场的“同学”蹲下,并说出对“张老师”的佩服和意想不到…
4.意想不到啾啾在之朔打分的时候问之朔为什么有的人会多一分呢?
5.意想不到啾啾会问之朔“对不明白的同学,回去留什么作业呢?”
6.意想不到啾啾问之朔“你这次当老师是什么感觉呢?”


之朔的“三个孩子” “我们这次玩一个特别特别难的,你(9岁的之朔)做为爸爸,你有三个孩子,大孩子是庄园叔叔,二孩子是刘平玲(之朔的妈妈),三孩子是陈艳霞,就在家里教育他们五分钟也行,叫他们干活也行…”啾啾说

“现在你们叫——爸爸”啾啾对三个大人说…
“这三个孩子,听话不听话,都由你了哈,你也可以用模块训练他们…你让他们讲【意想不到】,讲【发现】也行,然后你给他们奖励分数,他们才能吃…或者吃草莓或者吃饭,不然就不能,开始…”啾啾对张之朔说…
【观“之朔小朋友来到啾啾家”之意想不到】(4)

1.意想不到啾啾从前一个“模拟老师”的游戏后设计了一个“当爸爸”的角色…
2.意想不到之朔在这个游戏中有意识的体验了“哥哥”的困惑,“妹妹与哥哥”的争执,“小妹”的撒娇…正是这个孩子与父母平时角色的互换,让孩子可以情景式感同身受!
3.意想不到啾啾让之朔提出对“孩子”的奖励,之朔的奖励是一个礼拜不管他们,可以疯玩…
4.意想不到啾啾游戏之后问孩子“做爸爸”的感觉是什么?
【由妈发现】
1.我发现啾啾在让孩子模拟老师的时候,并没有以一个标准来关注孩子讲的好不好!
2.我发现啾啾让现场的“学生”来测试是否听懂老师的课!
3.我发现啾啾现场让之朔给学生打分!
4.我发现啾啾现场让学生说对之朔的佩服!
5.我发现啾啾现场去让孩子总结游戏后的感受!
6.我发现啾啾不会在任何一个事情,一个环节里驻足,而是顺着那份韵律去漂流,让孩子觉得轻松好玩…
【承认明白决定】
1.我承认大多数时间还是太把孩子的角色“固定化”了…
我明白孩子是可以在家长有意识“设计”的好玩的韵律里去绽放的…
我决定进入孩子的思路去和孩子“玩”但又不瞎玩,而是复制啾啾在这玩的中间找到一个个的体验的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