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获得“意义感”()

上次聊到“意义”这个话题,特晦涩,聊点轻松的不好么,这是什么仇什么怨,非要说这种问题。或者非要聊写的有趣些也行啊,我特想,恩,就是写不出来。再加上我又是这么一个一本假正经的人,读书的时候做主持人,我一哥们老说我应该去主持地震洪涝灾害啥的,一口老血吐他脸上。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对咱们来说挺重要的。现在也不是咱父母那年代了,那时候讲啥意义,能赚到钱就行,钱就是意义。现在不一样啊,物质丰富多了,咱们怎么都能活着,工作做的好与不好都能吃饱穿暖。
要怎么在生活里获得意义,在这似箭的光阴里留下点什么。咱们还得一块再回去,看看意义到底来自哪里?
意义感的三大来源


上次咱们说“意义”是人通过互动交流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建构。说白了就是咱们自身和其他人/物的联结,这种联结就是意义的来源。那联结都包括什么呢?
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就是咱们与某个人的联结,与家人、与朋友、或者哪个你觉的特重要的人。就像我父母,在我的印象里一直都是乐观勤奋,充满智慧的,当然可能他们脆弱的时候我也没看到。前段时间起了关于"意义“的疑问之后,很纠结,听了朋友的建议,就给我老爸老妈打了电话。询问他们每天这么努力工作的原因是啥?可能就像大多数家长的想法一样,为了孩子(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累,但觉得值得,他们有这样的精气神儿,为他们点赞。然后果然就发生了我担心的问题,他们还以为我出了什么事儿,非要让我家老大老二都来找我谈话。
第二类是咱们与某些事物的联结,比如说音乐、艺术、运动、宠物等等。这个我挺信的,虽然我和艺术什么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记得之前我去成都,认识一朋友,对中国古典文化特别着迷,喜欢古筝、古文、古诗词,你在他身上能看到那种发自心底深深的热爱。像《这!就是街舞》里面的那些舞者,这些人身上会发光,一闪一闪的。
第三类就比较抽象了,是和某种观念的联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说这句话就知道啥意思了。但是也并不是只有伟人才会有这种联结,和人类啊、国家啊、民族啊这类特别大的概念有关。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有,像我所在的医疗行业,我所认识的这些医生,对病人都特别负责,抛开工作职责所在,背后还有一种信念,“用生命守护生命”!
这就是咱们意义感的三大来源,与人、物、亦或是观念的联结!
咱们每个人都这么不一样,意义感也各有各的差异。有些事情我觉得没意义,你觉得有意义。OK ,没关系,你去找你的联结,我呢,去找我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会有那么多不同的行为,包括暴力犯罪,这些事情的背后可能有咱们看不到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对于当事人本人很重要。
为什么获得意义感就一定要和其他事物联结?自己一个人就不能有意义感么。我有尝试过分割开,但是当你发现做一个事儿只和你自己有关,这个事儿做的好与不好,你得不到任何反馈,自己也会觉的没劲。所以如果咱们想好好做一件事儿,做的来劲,那恰恰需要问自己的是:我是为了什么,才做这事儿的?
怎么建立联结,获得意义感?


怎么获得“意义感”()
文章图片
李松蔚老师给了三个认知的转换。
第一个呢,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我们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建构,来为一件事儿赋予意义。为什么我会写这篇文章?我既可以构建是为了留下些印记,未来和人吹牛皮的时候还有点依据,毕竟人这么健忘。也可以构建为因为自己曾经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希望写出来能够对一些人有些用处。还可以构建为我想通过文章去表达自己,好让别人更好的了解我,从而交到朋友。你看,我们是可以在原来没有联结的地方,建立起联结的。
第二个呢,是视角的转换。这需要我们从自己的视角里退出来,去看到背后不同的人。因为任何一件事儿,不可能只有咱们自己,一定是在咱们跟别人通过某种方式产生的关系里完成的。像我现在跟台做手术,手术用的耗材,有人研发,有人提供原材料,有人生产,有人申请批文,有人运输,而我需要和医生相互配合完成手术,病人得到了治愈,病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家人也可以因此而少了一件烦心事。所有的这些,从来都不止咱们一个人。
最后一个,为消极的事情赋予积极的意义。这里李老师其实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我什么都不做”,这是消极的说法,如果咱们在句式上做一个转换,“我保持着一个什么事都不做的状态”,意思一样,不过它就变成了一个正面肯定的陈述。然后咱们就可以问当事人:你保持了这个状态,是为了什么? 当事人就要为这个“保持”,构建一个意义出来。
【怎么获得“意义感”()】你呢,保持着努力、乐观、消极的种种状态,又是为了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