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活出生命的意义
文章图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总是在说,生活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可能大家听起来似乎是个车轱辘话,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就是他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于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倾其一生做公益帮助穷人,他很满足,这是他的生命的意义。有的人喜欢回归家里,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他的意义,还有的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他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实现,但是一直在追梦路上,他们是满足的,所以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之所以显得非常动人,是因为本书的作者是集中营幸存者。经历过苦难还可以笑傲生活的人,是不是更有发言权呢?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优越的环境可能无法体现个人关于生命的思考,但是苦难中,一定有什么精神力量支撑下,才可以让他脱离苦难,如果说苦难有意义的话,这就是苦难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治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活出生命的意义》的销售超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本图书”之一。
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这段经历让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这位历经沧桑的圣者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竟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作者既恳切又超然的视角。他立足自己的内心,极力诚实不欺;同时又以医生的专业冷静态度,超越当时严酷的环境,不自怜不抱怨不倾诉。这种文笔/态度,既让人感到他坚韧的内心和卓越纯净的头脑,也让人充分明白他的非人处境,他无须倾诉,感情已经丰沛淋漓。
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至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意义治疗”的任务,在于协助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不同,每个阶段的生命意义也不同,必须由此人自己去寻找,一旦找到,他就有希望摆脱因生命空虚而产生的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生命意义是实在的东西。比如母亲为了孩子活着。
寻找生命意义有三种途径: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们面对伤害、苦难与失去,
第一阶段必然震惊、失望;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读书笔记丨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二阶段会自己营造出一个冷漠的保护壳,用来抵抗世界和自己;
第三阶段:小我消失、感性升华,始能重新爱人与爱这个世界。
个人一旦成功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生活是充满意义的,人们要摈弃环境的侵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通过创造和工作,或体验某种事物或爱某一个人,而在极端的情况下,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的精髓:
作为一个犹太人,弗兰克尔在二战爆发时,本来可以获得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名额,逃离纳粹的迫害。但是,为了年迈的父母和怀孕的妻子,他毅然放弃移民的机会,和亲人们一同被送往奥斯康辛集中营。在集中营,他通过药物和宗教,让父亲在最后的日子得到了一丝安慰,尽到了一个儿子的责任。
当他九死一生地逃离集中营之后,发现妻子和其他亲人全部遇害,悲痛之余,仍不忘把自己的心理学天赋发挥到极致,帮助那些同样遭遇不幸的人们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
从弗兰克尔的经历可以看到,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并非来自一己之空想,而是在正确认知时代和环境给予他的挑战后,毅然决然地承担和回应。他说:“我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面对生命的追问,他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意义疗法的精髓: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文章图片
、 持续写作:13/100,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简介:
十点课堂签约作者。每周一本书一篇读书笔记践行者。专注婚姻育儿与个人成长,微信公众号:一迦之言(yijiazhiyan365)。个人微信号yyzhang365,欢迎交流。
好文推荐: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读书笔记丨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
读书笔记丨陪伴式成长
读书笔记丨富有的习惯
读书笔记丨会赚钱的妈妈
读书笔记|财富自由之路
推荐阅读
- EffectiveObjective-C2.0|EffectiveObjective-C2.0 笔记 - 第二部分
- “成长”读书社群招募
- Android中的AES加密-下
- 【0212读书感悟】
- 【读书笔记】贝叶斯原理
- 【韩语学习】(韩语随堂笔记整理)
- 2018-07-27读书心得
- 人性的弱点-笔记
- 读书笔记:博登海默法理学|读书笔记:博登海默法理学 —— 正义的探索(1)
- D034+3组苏曼+《写作这回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