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情,施之以规

晓之以情,施之以规
学校是一个寄宿制学校。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中午一点钟必须进教室。学生进教室后,可以趴在桌子上睡觉,也可以写字,唯独不能吵闹,相互交流学习问题也是不允许的。
刚升到七年级的学生,很不习惯这种作息习惯。每一天都会被值周老师通报。看到通报,我会和违反的学生要求再不要吵闹,班上也会继续强调。可是,这样并没有让中午吵闹的现象停止,反而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专门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就是为什么中午不能够吵闹?我没有让学生开始就讨论,而是每一个人把你的思考写到纸上。等到学生写完,每一个学生再一个个的轮流交流。规定别人说过的就不需要重复。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把不吵闹的理由写出来。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出不吵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学生讨论的结果,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给大家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第二周继续主题班会,主题是怎么就会减少中午吵闹?这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再在班级交流,大家选出可行的办法。有了办法不是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关键是这些办法要落实,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他们选出的办法是,每一个小组捆绑考核,相互提醒。前两周,一个小组有三次的吵闹机会。以后就再也没有了。每一个学生都是监督员,把吵闹的记录下来,名单交给纪律委员。适当的时候,纪律委员提醒这些吵闹的学生,严重的交给班主任处理。
有了这些具体的办法,这个规矩还不能形成。我参与到监督他们的规矩养成的过程中。开始的两周,我每一天的中午准时会出现在教室里,看着他们学习,或者睡觉。慢慢的,我会走出教室,在外面听他们是否真的不吵闹。后来,我还会准时到教室,只是在值班室坐着。
【晓之以情,施之以规】他们偶尔出现的声音,我会提醒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问问题怎么办?学校不准出声音,只好想办法。最后,有个学生想到了,把问题写到本子上,漂流过来,解答完之后,再有送回来。这个办法解决了,想问问题又不让吵闹的难题。
一个规矩的形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让他们遵守这个规矩,从心里认可。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无效的抵抗。同时,讨论出执行规矩的措施是什么?出现问题怎么办?这一切来自学生,就最有说服力,他们也容易执行。有了措施,不执行就等于没有措施。这个时候,作为老师一定要严格措施的执行,让学生感觉到,说到就一定做到。规矩形成,我还是赞成行为主义的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古人说,万事开头难。开始的一段时间,老师一定要陪伴在学生的身边。陪伴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于这个事情的重视,也有了执行的信心。老师也随时要调节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不要让突发事件捣乱执行的力度。


t4 dD?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