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iPhone 13热卖背后的"血泪史"

手机|iPhone 13热卖背后的"血泪史"
文章插图

图源:苹果官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 vittimes),作者王昕,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这个国庆长假,iPhone 13卖得很火。
一线城市的苹果店里人满为患、一机难求;海南免税店门口,购买iPhone 13的队伍长过了LV和Gucci们;一款如此平凡的iPhone换代新品,却创下了苹果最长等待期,热门机型等候期超过1个月。
被热情的中国消费者忽略的是,iPhone 13火爆热卖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国内手机代工供应链和手机厂商们的“血泪史”——苹果一手牢牢控制着国内供应链厂商,另一手则无情压制着国产手机厂商的高端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整个手机相关产业链都活在苹果的阴影之下。
中国资本市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A股电子产业有什么永不褪色的财富密码,那它一定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苹果的味道”。
在一家家“果链”厂商受到资本疯狂追捧的同时,据财经自媒体“饭统戴老板”统计,A股最大的12个苹果概念股利润之和仅相当于苹果公司利润的1/20,这些中国厂商充当的只不过是“芯片打包店”“五金加工店”“乐高拼装店”。
如果说与同样存储容量的iPhone 12相比,iPhone 13降价了800元,那么这一定不是库克发了善心,而是降价成本被多多少少转嫁到工业富联、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等苹果供应链厂商的身上。这也是全球芯片荒、元器件涨价的大背景下,苹果还能逆势降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苹果在每个组件、元器件和代工赛道都安排了多家中国公司互相竞争,并借此将中国企业的毛利压到最低。苹果“零库存”,其实库存全部压在中国厂商身上,苹果订单不好的时候,中国供应链压货、喝西北风;苹果订单爆增的时候,至少十多万中国产业链工人24小时翻班生产,只为尽快将新iPhone发往全球各地。
还记得曾经被媒体反复曝光的苹果“血汗工厂”吗?还记得富士康“12连跳”吗?12个年轻的生命在没日没夜的工作压力中,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 手机|iPhone 13热卖背后的"血泪史"】这是苹果压榨中国代工和供应链压力传递到最末梢时的无力感。隆隆的产线这些天来一刻不敢停歇,中国供应链被牢牢操控的状态一丝未曾改变。
另一部分的故事来自中国手机厂商,今天,许多人为中国手机厂商的实力骄傲,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手机厂商冲击中高端的道路,在苹果的压制下,一点都不比男足冲击世界杯决赛圈容易。
这段历史也许得从2011年说起,那一年,小米1代横空出世,但高端配置仅能卖出中端价格;当时华为手机给人的印象还仅仅是运营商定制机,华为手机品牌还未“觉醒”;vivo刚刚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未成大器;第一个向中高端发起全力冲刺的是OPPO。
那一年,OPPO不惜血本,请国际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为其中高端品牌Find系列的第一款开山之作代言,创意十足的广告画面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此后,虽然OPPO在2012和2014年连续发布了Find 3、Find 5、Find 7系列机型,但均反响平平;直至2018年,OPPO再次下血本,在巴黎卢浮宫发布了旗舰产品OPPO Find X,主打升降摄像头设计。
多年来,冲击高端市场一直都是几乎每个国产手机厂商的梦想。华米OV的掌门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不厌其烦地表达自身品牌冲击高端的决心和信心。
在冲击高端这条异常艰难的道路上,走得最成功的是华为。从第一次见面被徕卡“嫌弃”,不愿意与之合作,到最终借助徕卡镜头带来的手机影像技术创新逐渐站稳高端市场,取得巨大商业成功。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曾透露,华为徕卡镜头试产之初,良品率非常低,华为顶着巨大亏损上市销售手机,并逐渐通过技术攻关逐步实现产能爬坡和良品率提升。巅峰时期,华为曾占据国内高端手机市场超过60%份额,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