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一块健身镜,融了3亿刀;两家投资人,“差点打起来”( 二 )


至于健身镜的具体目标用户定位,有投资人为投中网分析,第一类是在家带娃的宝妈、没有大把时间放到健身房的打工族,有健身需求,却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在某一时间到达某一空间 。
第二类是长期的运动爱好者,无论在户外还是在家,他们的习惯性与自律性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健身镜可以帮助他们更便捷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时间,满足健身欲望 。
还有一部分自卑、社恐人士,出现在健身房这一人群聚集地,可能令他们感到不舒服 。有一些女性在去健身房前总要准备一番,化妆是一个必备环节,这样也让她们把去健身房这个平常性举动变得仪式感增强,从而削弱了健身房的舒适性与随意性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健身镜容易创造一个更为私密安全与个性化的空间 。
随着健身镜的发展,Fiture出现了它强调的一大重要功能——检测,即集成AI+深度集成摄像头 。它的智能运动追踪系统通过AI人体动态传感器,让用户不需要穿戴什么,就可以被产品检测动作的准确度、完成度 。
当然,也有媒体认为,健身镜在中美两国都达不到Peloton的高度,这里存在着健身镜的实用效果问题、疫情对它需求的冲击长度以及健身镜在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不同等问题 。
这一点笔者在国贸的Fiture线下体验店中也有体会 。但它的纠偏水平达到何种程度还有待考证 。有业内人士称,健身镜的设计并不能让它多角度识别、抓取运动者的精准动作,比如左右移动空间较大的动作 。
宅经济产物技术在重塑着我们的日常,我们不断更新迭代的需求也同样在倒逼着技术的发展 。
疫情前,宅经济的主要对象似乎是z世代,但在疫情期间,它已不再属于一群特定对象,而是渗透到各个年龄阶段,逐步衍变为一种普及的生活方式 。这当然是源于技术的成熟、供给端媒介与内容的丰富 。想一想,技术不到位,“万物云化”如何诞生?
拿疫情期间宅健身这一点来说,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瑜伽垫等瑜伽装备订单量是去年的3.5倍,各类跑步机、折叠跑步机、划船机、健身班、瑜伽垫等成为热销产品,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150%,2月至今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近6倍 。
“疫情反而将健身行业往前推了一大步”,一业内人士说 。基于大数据、AI等技术对用户需求的体验、洞察,自疫情以来,各类健身器械、营养代餐、运动服饰、健康咨询等产品销量很好 。
东边日出西边雨,另一边,线下健身似乎水深火热,甚至被传处于“一天倒一家”的囧境中 。
海德格尔说,媒介之外,别无他物 。这不就是宅经济的一句注脚吗?宅经济的主体扩大,源于媒介范围扩大所致的影响,除了宅健身,宅吃喝、宅养生、宅娱乐、宅海淘、云学习、云办公、云开市,一个赛过一个 。
健身镜赢得腾讯、红杉、凯辉等投资天团的青睐不是没理由,一投资人告诉投中网,技术今天让这面镜子诞生了私密、专业与互动的空间,在家与其他健身爱好者互动,明天就可以帮助人们通往更丰富的场域,有可能是神秘的元宇宙,还有可能是外太空 。
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大众健身年平均总消费相比2020年提升35%,女性平均总消费更是高达6362元,增幅接近50% 。89%的受访者认为健身智能化是必要的 。
宅家智能健身这个新兴领域成为产业新风口,被业界认为是一条价值千亿元的白金赛道 。
但有业内人士并不乐观,中国健身文化与美国存在很大不同,宅家健身的还只是一小撮人群,还有很大一批人——下沉市场、中老年等群体更偏向于户外跑步类运动;更有健身教练说,线下的真人互动、教学、检查、纠偏才能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是难以替代的 。不少人担心,基于人的惰性本性,健身镜是否会与那些年出手的跑步机、健身环一样,用上几天就被丢进角落落上死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