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北京市统计局:3成多老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3小时

智能电子设备让老年人的生活更丰富,同时也带来一定负面效应。昨天,市统计局发布《北京市老年人智能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态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3成多老年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3小时。
老年人|北京市统计局:3成多老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3小时
文章插图
资料图 张小英 摄
通过电话和网络,市统计局近日对全市1181位60岁以上居民开展调查。被访者中,61至70岁的老年人占76.6%,71至80岁占20.4%,81岁及以上占3%。调查结果显示,8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其中,每天使用时长在1小时及以上的占87.1%,使用时长在3小时及以上的达44%。综合来看,在所有被访者中,3成多老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3小时。智能电子设备在老年群体中普及程度较高,多数老年人已养成日常使用习惯。
社交聊天、电话及短信、网购、新闻资讯……老年群体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调查显示,电话短信、社交聊天、网购、新闻资讯等是最常用的功能,占比分别达83.9%、83.9%、68.9%和68.8%。被访者中,低龄老年人对智能电子设备的各类功能应用程度均高于整体水平,尤其在出行这一相对复杂的技能上,高于整体水平3.8个百分点。当问及“学习智能手机等设备使用方法的意愿”时,77.1%的受访者愿意学习。在使用智能电子设备遇到困难时,老人们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向亲友求助”和“自学”,这体现出老年人在使用智能电子设备时学习态度积极,求知欲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使用电子设备遇到困难的场景,主要表现在就医和出行方面,部分智能电子设备硬件和平台软件适老化程度不高。针对需要改进的问题,呼声最高的三项分别是流量套餐给予老年人一定的优惠,应用软件推出功能简洁、界面稳定的“老年模式”,公交车站设置智能站牌提醒到站时间。也有不少老人呼吁全市推广普及电话打车服务,并期待社区开设课堂讲授智能手机如何使用。
相关新闻
公益行动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重阳节来临之际,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学员证书颁授仪式,新一批老年学员完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课程学习获颁证书。采访人员获悉,该校自7月启动百千万智慧助老公益行动以来,已累计上线68次公益直播课,超3.2万人次通过课程学习使用智能设备。
82岁的于逢源是北京开放大学202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虽然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但他思路清晰,学习了心理、历史、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于老先生说,学习让他始终保持好奇心,充满活力。
北京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褚宏启介绍,2019年11月,经市教委批准,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依托北京开放大学设立,致力于打造覆盖城乡社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分层、立体的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全市16个区以及一家养老连锁机构设立了分校,在老年教育学习体验空间建设、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与学习资源建设、大型老年教育活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今年7月,老年开放大学启动百千万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计划培养千名智慧助老志愿者,惠及超十万名老年人。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线68次公益直播课。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市教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即将出台《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行动计划中,实施“老有所学,智慧乐龄工程”是一大亮点,将打造“老有所学、智慧乐学、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继 续扩大资源供给,积极消除数字鸿沟,推动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形成首都老年教育的新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