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枚的诗。它意境深远、心境凄凉,让人把对亲人的思念转化为泪幻化为雨,蒙蒙的细雨从远古一直飘到今天。
清明节在古代又叫寒食节、踏青节。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儿子继皇位,就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逃走,在逃亡期间大部分随从离开了重耳,只留下少数几个忠仆,其中就有个叫介子推。
【话说清明节】有一次,因几天没吃东西了,重耳饿晕过去。介子推就用刀割下身上的一块肉,煮熟了端给重耳吃,重耳感动得热泪盈眶。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大加封赏和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抱屈。晋文公知道后,马上派人去请。谁知介子推闭门不见,并偷偷背上老母亲逃到绵山。
晋文公派御林军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献计放火烧山,只烧三面留一出口。
晋文公听从了那人的计策,便放火烧山。火烧了很久,介子推就是不出来。
晋文公没看他出来,便派人去找,只见介子推母子靠在一颗烧焦了的柳树下,他们已被烧死。
晋文公悔恨不已,在收拾尸体时,发现背靠柳树这里有一个小洞,洞里一块折叠着的布,打开布里面写有一首血诗。
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下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因为这个让人悲伤的故事。从此,人们有了清明节吃寒食扫墓的习俗。每逢这一天,北方的百姓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吃清明果和糯米藕。
糯米藕现在南方人在清明节吃的人不多,而清明果每到清明时节,在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做的一道美食。既作为祭祀用的供品,也是日常的的一种时令小吃。
所以每到这个时节,在山地田野就会有很多采摘艾草的农妇,她们把艾草采回家,去掉枝杈只留嫩叶,然后洗干净,在浇开的碱水里煮一下,捞出挤干备用。
话说清明节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清明果其实很简单,和做团圆果类似。只是形状和含义不一样。制作清明果,首先配制馅料。
在南方,这时的雪菜和春笋是最时令的。因为大多农家把雪里红菜从地里收割后,已腌制成雪菜,所以既美味又新鲜,而春笋也是这个时候最鲜嫩的时候。雪菜、春笋丁、肉丁、豆腐干丁再加上香葱,这绝对是个最美味的组合。
清明果分咸和甜两种。咸的就是上面说的雪菜笋丁组合,甜的是豆沙馅。以前我奶奶在世时,清明果分两种颜色:用艾草米粉团做皮的是青绿色;只用米粉做皮是白色,所以一笼清明果,青白相间很是好看。
清明果初始形状象大大的饺子,在做法上也有讲究,关键是封口捏边,可以捏成两种形状:一种是花边,形状象锯齿,做好了看似绿叶状;另一种封口后,用两只手指两边一按,中间凸起地方也用两指微按,有点象壶状。
还有一种是清明团子,我们这里叫雪团,必须用艾草的粉团做皮,做好后的团子,在浸泡过的糯米上滚一下,使其外面粘上糯米,这样,蒸出来的团子青白相间,不但有团子的软糯鲜香,也有糯米饭特有的Q弹,很是好吃。
清明果虽然好吃,但斯人己逝,墓地芳华。每每想到这些美食。就会想起奶奶的巧手,把一笼笼刚蒸熟的清明果,雪团放在桌上,不断地拿扇子扇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美食,而我们迫不及待地拿着还烫的果子,边吹气边往嘴里塞……
借用了网络图
现在虽然也有清明果,但总觉得没奶奶在世时做得好吃,做得漂亮……
在清明期间,尽管还春寒料梢,但已万木吐翠,春暖花开。这时远在异乡的游子都会不远千里,来到故土祭祖扫墓。我们家乡扫墓一般在节日的前几天开始的。
所以节前几天,山上都是三三二二祭祖扫墓的人们,大家带着酒食果品,纸钱香烛,来到坟前清理杂草枯叶,在坟上培上新土。然后点上香烛,放好碗筷供品,供品中其中必定有清明果,它是岁岁年年传统祭品,也是过清明节的标志之一。
站在亲人的坟前,望得冷冷的墓碑,亲人之间仅一堆黄土一层石板的距离,却已是生死遥远的距离,阴阳相隔的永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亲人的曾经似水流年,慈爱笑颜已成记忆,如烟如云。年年岁岁的今天,墓碑前一杯黄酒几缕残香,才是我们和他们人世天堂的相通。
倒几杯黄酒,焚几把纸钱寄托了儿女们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料得年年断肠处,清明节,坟山岗。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缅怀亲人不但传承孝道,也是理解生命的意义。祭拜结束,大家把清明果分而食之。据说吃了从此会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回家途中,一路上草木复苏,菜花争艳,野趣盎然。不经意中还会有惊喜发现,嫩绿的马兰头,萌萌的刚从地下钻出的野笋,还有一丛一丛的艾草……一切让久居城市的人而言,是难得的新鲜感。此时沉重的心情,会随着这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春天而瞬间释放,所以古人把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清明节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它缅怀先人也感恩生命。我们感恩父母、感恩先烈、也感恩大地。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它也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蓬勃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