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到天凉好个秋”

“却到天凉好个秋”
文章图片

昨天阅读了《西南联大英文课》第7篇文章《生活的目的》。作者林语堂,中国语言学家、作家。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的美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中说:“我喜欢春天,可它过于稚嫩;我喜欢夏天,可它过于骄矜。因而我最喜欢秋天,喜欢它泛黄的树叶、成熟的格调和斑斓的色彩。”
“秋天的金碧辉煌所展示的不是春天的单纯,也不是夏天的伟力,而是接近高迈之年的老成和睿智-明白人生有限因而知足。这种“生也有涯”的感知与丰富的人生经验变幻出和谐的秋色:绿色代表生命和力量,橘黄代表金玉的内容,紫色代表屈从与死亡。”
“却到天凉好个秋”
文章图片
【“却到天凉好个秋”】“在月光照耀下,秋天陷入沉思,露出苍白的神情;而当夕阳的余晖抚摸她面容的时候,她仍然能够爽悦的欢笑。”
“山间的晨风拂过,枝杈间片片颤动着的秋叶舞动着飘向着大地,你真不知道这落叶的歌吟是欣喜的欢唱还是离别的泪歌。因为它是新秋精神的歌吟:镇定、智慧、成熟。”
“这种歌吟用微笑面对悲伤,赞颂那种令人振奋、敏锐而冷静的神情-这种秋的精神在辛弃疾的笔下表现的最为恰切: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
“却到天凉好个秋”
文章图片
林先生这段生动优美、富于思辨的美文,让我回味无穷,久久不能释卷。他用春天的稚嫩、夏天的骄矜、秋天的成熟来生动比喻人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人生规律:一个人从童年到青年,再从青年到中年的成长、经历和成熟的一个不可逾越过程,是一个一步步学习、经历、成熟,直至积累至高迈之年的老成和睿智的人生历程。
掩倦沉思,想象人生的成长过程,无不是像林先生说的那样。也正如辛弃疾所说,从“少年不知愁滋味”到“而今识尽愁滋味”,再到“却到天凉好个秋”。这不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