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饱和度怎么考核 工作饱和度怎么写

【理论学习:老板要求分析工作的饱和度 。HR应该怎么做?目前公司整体业绩下滑,老板想通过分析每个岗位的饱和度来判断是否有员工太闲,人浮于事 。面对老板的要求,我不确定该怎么分析 。对工作分析有所了解,但不确定如何判断饱和度 。请问各位,可以按照老板的要求做饱和度分析吗?作为HR,应该如何避免踩坑?老板要求分析工作的饱和度 。HR应该怎么做?】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 。如以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 。抄袭者将被起诉!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知道老板这次让你HR做饱和度分析的目的,老板怎么看?虽然在标题中,和之前的标题一样,题主几乎没有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人员规模、行业、生命周期、商业模式等 。,有一句话点出了老板让HR做工作饱和度分析的真正目的,那就是“目前公司整体业绩下滑,老板想通过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饱和度来确定是否有员工太闲,人浮于事 。”不知道题主怎么想的 。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工作饱和度分析是为老板下一次裁员做准备 。所以,贵公司HR部门想问一下如何避免踩坑,不是工作分析中的坑,而是裁员大戏中的一系列坑——就是HR可以当“刀”,但不该碰的血千万不要“碰”或带 。
“工作饱和度分析是裁员的前奏”——这是抓住了事情的本质 。有了这个统一的认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HR如何在大布局中“独善其身” 。
第一,工作饱和度分析要先得到老板的认可,拿到“出手之剑” 。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工作饱和度分析方法 。在进行工作饱和度分析之前,我建议课题所在的人力资源部先制定一份《XXX公司工作饱和度分析实施方案》送到老板的办公桌上,请老板审批 。老板批准后,HR实际上就可以按照计划去执行,相当于拿到了老板对这份工作的“金剑” 。需要配合的部门和个人要全面,无条件 。人力资源部手里有老板签字的方案,执行起来不怕遇到阻力 。有问题有抱怨,就一句话打发:“这是老板的意思 。有什么意见直接找老板 。我们也很尴尬 。”那要看谁跟老板斗的时间太长了 。
第二,明确分析人力资源部门在岗位饱和中的位置 。
记住,在提交给老板的XXX公司工作饱和度分析实施方案中,HR部门必须明确HR部门在这项工作中的定位——这也是白纸黑字“挑出”HR部门的基础——HR部门在整个工作中的定位是组织者,方法论和工具的提供者,仅此而已 。HR部门最多只能做一个结果的统计汇总,谁来做?业务领导负责检查确认工作饱和度,对本部门员工饱和度分析负责,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为什么这么说?那要看第三个分析了 。
第三,明确分析业务部门领导在工作饱和中的作用 。
人力资源部在XXX公司呈现给老板的《工作饱和度分析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人力资源部的岗位之后,接下来要明确的就是各部门领导在这项工作中的角色——他们的角色是检查和确认饱和度分析结果 。他们是本部门员工饱和度分析的主要负责人,应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为什么它们如此清晰?在实践中,谁最了解业务部门员工的工作?是人力资源部吗?当然不是 。原则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即使不分析下属的工作饱和度,也会对每个人的工作饱和度了如指掌 。如果业务部门领导随意或者推卸责任,既然不敢承担责任,不负责任,裁员不先裁他,真的对不起他(她)的业绩 。
可能有朋友问了,“这第三条不会说明人力资源部能力不足吗?”当然不会 。在方案中,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在“定义业务部门领导在本次饱和度分析中的作用”一节中注明,业务部门领导在确认下属工作饱和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明确其属于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
有朋友问:“你为什么这样做?”
很简单,表面原因是业务部门的领导很清楚下属的饱和度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一旦老板根据饱和度分析结果决定裁员,“悲剧”的真正制造者并不是人力资源部门,它只是一个执行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不应该在“坑”里,更不应该在坑底 。到时候,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想入坑谁就进去,人力资源部门绝不会阻拦 。
温馨提示:我想知道老板让我做工作饱和度分析,是为了准备下一步裁员 。你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最好做好计划,手拿利剑,摆好人力资源部门的位置,提前让开,把锅扔给背锅的人 。建议仅供参考,只希望届时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能够独立 。
二、做好饱和度分析:
我可以为工作饱和度分析这个题目提供一个“解题思路” 。如何在贵公司实施,需要根据贵公司的情况进行调整 。
早在2012年,我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就进行过“饱和度分析” 。公司业务员工和中后台员工采用的方法不一样 。
首先,前台业务人员采取工时统计 。
每周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将本周的工时统计表发给业务团队,业务团队的员工会在每周五下午6点前将业务团队执行合伙人审核过的工时统计表发回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会进行饱和度分析 。
业务团队工作时间统计表是指采用的综合工作时间 。例如,对于雇员A,他一周的标准工作时间是40小时 。统计数据如下:
㈠x项目相关:7个工作小时
1)参加X项目会议:2个工作小时;
2)撰写会议纪要:1工时;
3)X项目报告撰写:4个工作小时;
㈡与Y项目有关:8个工作小时
1)参加Y项目会议:3个工作小时;
2)写会议纪要:1.5工作时间;
3)Y项目报告更新、建模、计算:3.5工时;
(3)出差XX市Z项目(两天):16工作时间;
(四)公司例会:5小时;
(5)公司培训:1小时 。
㈥路演:3小时
一共40个小时,饱和度可以是(40/40)*100%=100%,也就是说员工的工作饱和度是100% 。饱和度100%代表员工绩效好?不一定 。在裁员的时候,员工的执行合伙人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态度的好坏 。
第二,中后台员工采用关键事件法 。
行政,人力资源,财务,法务很难说他们的工作是为公司的哪个项目服务的 。然后我们人力资源部每周一提供一个表格,记录他们的关键事件,以及每个关键事件所花费的工作时间,然后每周五把部门主管合伙人审核过的表格送到人力资源部汇总 。
例如,招聘助理,周一记录的关键事件如下:
1.参加公司例会:9:00-12:00,3小时;
2.面试:下午1:00-3:00,2小时;
3.筛选简历:下午3:00-4:00,1小时;
4.电话预约考生:下午4:00-5:30,1.5小时;
5.第二天面试准备:下午5: 30-6: 00,0.5小时 。
工作时间为周一8小时;周二-周五我就不列了,周二工作10小时,周三工作8小时,周四工作10小时,周五工作8小时,这周工作44小时 。饱和度(44/40)*100%=110% 。这份报告提交给我们的执行合伙人后,执行合伙人检查后会通过邮件发给我进行汇总 。一般我们的管理合伙人看到这样的工作时间,一方面会考虑提醒我考虑及时安排员工改假,另一方面也会让我观察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没有提高,我不能为了工作时间而工作 。
当时我们做这个饱和度分析不是为了裁员,而是为了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防止为了工作时间而工作时间的现象 。这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源,也助长了“假加班”、“凑数”的不良风气 。
【工作饱和度怎么考核 工作饱和度怎么写】温馨提示:主公司采用什么样的饱和度统计方法,可以根据主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工作饱和度只能表示实际工作时间与标准工作时间的比率 。如果裁员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贡献、态度综合考虑,饱和度只能作为参考 。希望主公司找到合适的方法,一切顺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