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寿在全国排名第几 信泰保险怎么样

“从高速到高质量”无疑是对当前中国寿险业发展阶段最生动的概括 。经此一役,中国保险业将彻底摆脱粗放发展的泥潭 。
可以看到,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一些公司,尤其是“船小好调头”的中小公司,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内量上开创了差异化发展道路 。其中,信泰人寿无疑是一个典型——从一家在公司治理层面饱受诟病的问题保险公司,到新的管理团队,三年来一直在寻求转型,困扰公司多年的股权问题得到解决,公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
近日,《包惠天下》一行到访信泰人寿,与信泰人寿总裁谭宁进行了对话,就行业发展形势、信泰人寿转型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
一个
2018年,“遵义会议”欣泰再出发,三年保费增长5倍,市场排名第17 。
近日,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发布,成为观察2021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信泰人寿成为为数不多的逆势高增长的公司 。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信泰人寿原保费收入达280亿元,远高于同期未上市寿险公司整体水平;同时实现整体盈利,净利润0.82亿元;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总资产也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50亿元 。
事实上,纵观过去三年可以发现,信泰人寿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逆势高增长 。2018年至2020年,其原保费收入分别达到73.9亿元、209.6亿元和454.5亿元 。三年时间,保费规模增长了5倍多 。更重要的是,同步扭转了2007年成立以来的长期亏损,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
相对于近年来寿险市场的低迷,信泰人寿的逆势增长备受业内关注 。2020年,其原保费规模已排在市场第17位 。
对于信泰人寿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就在几年前,还是一家被公司治理问题困扰已久的所谓“问题保险公司”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信泰人寿一直卡在增资计划失败、偿付能力降至负数、因股东纠纷、股权等问题业务基本停滞的状态 。
2014-2016年期间,在监管的调解下,信泰人寿完成了多次增资,业务得以重启 。然而,由于业务结构出现严重问题,在2015年暂时盈利后,信泰人寿很快在2016年和2017年再次陷入严重亏损状态 。
直到2018年,信泰人寿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 。
当时,信泰人寿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大力吸引人才,最终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 。当时,谭宁作为执行副总裁加入了该公司 。
当年9月,信泰人寿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后,新的管理团队成员从世界各地齐聚三亚,连续三天召开首次战略研讨会,共同研判市场形势,制定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路线 。
在谭宁看来,这次会议堪称信泰人寿发展历程中的“遵义会议” 。彻底解决了信泰人寿作为中小型民营、创业型保险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同时确立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为信泰人寿的业务转型和破局,从一家“问题公司”成为一家快速成长、有特色的保险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18年,也成为信泰人寿发展最重要的分水岭 。自此,公司的业务规模和体系建设开始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
当然,就信泰人寿而言,业务的突破只是表面成绩 。三年来最核心的变化是股权关系终于理顺了 。
其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了最新的股东名单,显示二季度获准引入7家股东,分别是天津大田供应链管理(持股19.9%,第一大股东)、远洋资本(持股14.9%)、精诚新能源投资(持股10%)、吉林九州能源集团(持股9.9%)、康恒信息科技(持股4.9%)和西藏财邦能源 。其中,北京久盛资管的持股比例仍位居第二,占比19.8% 。
同时,原第一大股东浙江李咏实业集团(47.12%)、第三大股东浙江华盛物流(14.9%)和第四大股东李氏集团(7.38%)正式退出 。
2
明确市场定位,组合拳,信泰人寿强调产品客户价值优先,银保和经济代彻底打破 。
2018年,信泰人寿引入新的管理团队,开始全面转型,其实是中国寿险业深度转型的开始 。当时寿险行业发展处于低迷期 。在回归寿险本质的倡导下,行业逐渐开始了回归理性之旅,这为信泰人寿二次创业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
谭宁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北美准精算师资格的精算师,也是中国首批43位华人精算师之一 。尽管如此,他的工作经验并不局限于精算学本身 。首先,他在平安总部工作,从事精算、债务评估、产品开发、策划等工作 。被派到分公司后,负责运营,帮忙管理一份保险;自2003年以来,他一直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天津、江苏等机构的最高领导人 。加入阳光人寿后,成为分管个险的副总裁 。在加入信泰人寿之前,他曾担任英达泰和人寿的总经理 。
近30年的寿险行业从业经验,让谭宁从一名精算师成长为一名全面综合的管理人才,在思考公司发展战略时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
在谭宁看来,寿险公司的发展必须是战略先行 。公司定位确定后,首要任务是制定产品战略、渠道战略、组织战略、客户战略、技术战略等一系列战略 。,从而通过战略与策略的整体协调,促进公司朝着既定目标有序发展 。
基于此,2018年,信泰人寿新管理层对公司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在发展战略上打出了组合拳 。其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渠道策略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
在产品策略上,要坚持顾客价值优先导向,打造自己的特色 。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很多爆款产品几乎都出自信泰人寿,包括终身寿险如意尊、重疾险超级玛丽系列、达尔文系列等 。,而“强化客户价值”成为了这些产品最鲜明的标签 。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定位,主要是因为,在谭宁看来,产品和服务是保险公司连接客户的直接起点 。中小公司知名度不如大公司,所以在产品设计上一定要采用“客户价值优先”的原则,然后还要平衡渠道和公司的关系 。
渠道组合一点点突破,银保由强到深,由大到稳,个险细化变 。
银保渠道,从强到深 。2018年,在回归安全本源的政策引导下,中短期产品销售受限,批发业务和理财型保险业务呈现负增长态势 。以往兵家必争的银保渠道普遍下滑明显 。然而,就在业内普遍“看不起”银保渠道的时候,2018年下半年,信泰人寿坚定了强化银保的思路 。所谓“强”,就是强调批发策略的灵活运用,也强调产品向长期年金、寿险、重疾险等价值型业务过渡 。
从2020年开始,个险渠道额外承压,总公司开始重新加码银保渠道 。在这场博弈中,布局较早的信泰人寿无疑占据了先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从容地“深耕”银保 。
目前已与四大行、邮储银行、各大股份制银行等20余家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实现了单点到多点的突破 。与此同时,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2019年和2020年,其银邮渠道价值型业务原保费收入分别达到17.7亿元和37.65亿元,实现翻番 。2021年上半年新单交费原保费收入仅超过去年全年业绩 。
通过代渠道,从大到稳 。在各种渠道的布局上,信泰人寿更多的向中介渠道倾斜 。早在2018年,它就坚定了“做大”的目标,仅在当年就与300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
世代渠道策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8-2020年,信泰人寿分别实现保费15.3亿元、84.7亿元、112.1亿元,迅速成为代渠道第一名 。
随着公司转型进入新阶段,信泰人寿也及时调整了渠道发展策略,由“做大”向“稳健”转变,一方面稳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做好风险防范 。在此期间,信泰人寿通过自身评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优先选择市场上的优质公司开展业务,将合作公司减少到100多家 。
同时,信泰人寿开始加大线上投入,与慧选、小伞、梧桐树、I鲍云等互联网平台展开深度合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公司自身的数字化建设和系统升级 。这促进了信泰人寿“线上线下”运营的融合 。随着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互联网渠道有望成为信泰人寿“大经济一代”渠道的新增长点 。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投资银保渠道的同时,信泰人寿并没有放弃个险渠道,个险渠道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从完善到改变的过程——银保的快速发展为个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个险得以坚持专业化、精英化路线 。现在,随着整个个险市场的深度蝶变,信泰人寿提出了“变”的理念,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及时推出信泰人寿 。

加强公司治理,信泰人寿的股权难题不得不解决,这是所有“反击”的开始
回顾2018年,对于中国寿险业来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组建全新的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全新的组织架构、人员安排以及“回归安全”的监管方向,成为行业开启转型大幕的关键驱动因素 。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行业本身的深层次弊端也开始一一显现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一些上市个险新业务的价值很少出现负增长——这实际上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行业过去所依赖的“人群战术”和“高举高打的策略”已经不再适用,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是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 。
在各种因素的叠加下,行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转型之旅 。到2021年,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所有传统的营销方式都会失效,新增的人力会减少近一半,新单保费也会出现明显的负增长 。
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信泰人寿按照2018年战略会的计划,一步步完成了既定的发展目标 。
分析其经验包括谭宁领导的管理层对市场环境的准确判断和对公司发展战略战术的准确把握 。同样,公司的股权和偿债能力也是不能分开的 。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为管理团队创造了很好的施展才华的空间空 。
【信泰人寿在全国排名第几 信泰保险怎么样】困扰信泰人寿许久的股权之争,随着新股东的加入而逐渐化解 。股权变更后,公司解决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3的历史难题 。最新的15家股东股权结构分散,更有利于促进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之后,信泰人寿可以更好地利用市场化机制,从而带领公司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
三年来,信泰人寿在新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制定了上百项公司治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股东和董事会的权责,通过制度规范公司运作、防范风险,为公司业务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
诚然,在包括信泰人寿在内的一批“问题公司”股权问题逐步解决的背后,监管层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公司治理:2018年4月银监会成立时,高度重视公司治理,成立了公司治理部;2019年以来,公司治理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多位监管负责人发表署名文章,倡导规范治理的重要性;2020年,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银行业和保险业改善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加强和改善公司治理监管,促进公司治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系列重磅声音,以及规章制度的出台,都指向一个目标,即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 。随着信泰人寿等一批公司逐渐步入正轨,行业从高速到高质量的发展转型终将走向深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