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道歉(自媒体时代个人的警惕和觉醒)

今早,咪蒙在个人微博和公众号向大众致歉,表示因个人及团队的许多不当言论引起社会的不适和反感,为此向大众道歉,并关闭个人微博,公众号停更两个月。更有之后江苏网警指出,咪蒙几年前一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一文中的“爱国”,不过是你的一场“生意”。人民日报对其道歉的评论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暴露出一贯的擦边球思维。当文字商人没错,但不能尽熬有毒鸡汤;不是打鸡血就是洒狗血,热衷精神传销,操纵大众情绪,尤为可鄙。若不锚定健康的价值坐标,道歉就是暂避风头,“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变成一地鸡毛。 ?咪蒙本人继18年下半年离婚后,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咪蒙”现象,毒鸡汤制造者,自媒体盈利和生存等等话题再次引起群众的热议。


咪蒙道歉(自媒体时代个人的警惕和觉醒)
文章图片
评论更是热闹,往往墙倒之时,大部分的人,不是去思考,为什么墙会倒,而是,刚好墙倒了,反正大家都推,那么我也来推一把吧。好多人都在骂,然而骂完之后怎样呢,真正的反思呢,网络传媒的生态环境呢,监管呢?在文化建设和所谓的粉丝经济之间的平衡呢?甚至,直接到咪蒙本人的人身攻击上,离异女,毒鸡汤,爱国婊……更是不绝于耳。
咪蒙道歉(自媒体时代个人的警惕和觉醒)
文章图片


我想起前几年王宝强一夜一张离婚公告张贴微博,一时间全民舆论沸腾,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民众对于奥运会的关注。所有人都要不分青红皂白跑到马蓉的微博地下骂一句踩一脚。却没有人真正思考过,一个明星以个人私人生活事件抢占公众对于奥运的关注度和注意力,不管是炒作还是报复,都说明,在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网络时代里,其实,公众人物需要有更多的责任意识,对于普通读者的智慧、判断能力、鉴别能力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咪蒙走红,其实是一个颇有文字功底又勤奋的“聪明”人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路子。只可惜她太“聪明”了,或者说,这种聪明太过于急功近利了,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沉不下心来,无法真正做到过去传统知识分子“为生命立命”的使命感,而是一味写一些容易引起群众“共鸣”的“爽”文,甚至不惜扭曲一些认知和传统意见,一味按照金钱的指挥棒来行事,就太可怕了。


咪蒙道歉(自媒体时代个人的警惕和觉醒)
文章图片
早在两年前,我就取关了一些公众号,因为我忽然发现,许多自媒体的写作对象,或者说目标用户,都是针对一些20-40岁左右的女性,通过做她们的知心大姐,舒缓她们在恋爱结婚生子路上的种种心理和情绪困惑为目的,但可怕的是,最终的结论都是指向:你们只有拼命工作,拼命买买买,才能实现自我的自由之路,所有的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最后都消失在买买买的哈哈一笑中。这个可怕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怪圈!她们深情款款地告诉你,你只要眼睛一闭一买,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咪蒙道歉(自媒体时代个人的警惕和觉醒)
文章图片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篇文章,写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和男友在珠宝专柜前,男友因为捉襟见肘买不起昂贵的珠宝,而被女友当成扇一巴掌,并最后以女友扯高气昂地一掷千金买下珠宝延长而去而告终。就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这样的文章,除了在煽动消费,还剩下什么?在女权的外表之下,是暴力,是爱的缺失,是不分青红皂白,是消费至上。


而今,在观看微博、公众号在间隙,除了在字里行间发现的广告、消费、物化人格之外,更加警惕地看到,碎片化铺天盖地的知识背后,是智慧和对于世界认知的缺席,是赚取快钱的不择手段,是对于粉丝的不断消费。几乎所有的网络文章和观点,都和这个时代的消费主义倾向紧密地互相勾搭,也许你看一篇文章后,作者就会告诉你,成功人生的定义和标配是什么:白富美瘦,高富帅有型。也许你正在追逐和仰慕的一个作者,偶像,她在她的文章和栏目中,所有的指向都是希望你买她的课,给你一个成功的标准,买她的付费课程然后照着学习。知识付费、5g时代,营销广告消费,在现代生活无孔不入。也许你买的付费课程,只是某本经典书籍的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复述一遍,也许你看的某篇方法论,不过是别人嚼了又嚼的五手信息。人们似乎没有办法再静了下来学习经典,学习系统的理论和生命的智慧,剩下的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买买买的简单粗暴。
【咪蒙道歉(自媒体时代个人的警惕和觉醒)】去年,为了克服拖延症我关注了一个时间管理达人,然后买了她的在线课。虽然她的课程是有些所谓的“干货”,但停下来,也察觉到,这些网红们的内容其实是有限的,个人和团队在一个知识上很容易陷入自我重复,为了避免重复只好翻新各种概念,用新鲜的概念来炒作和吸引眼球,用现代人的知识焦虑、欲望化的方式和人对于财富的渴求心理来营销。后来我提醒自己,不要再迷恋现代的任何偶像,还是应该向过去的先哲学习。现代网红经济其实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很多道理,很多方法,古人在一千年以前早就说过了,他们只是借用着概念的翻新和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和潮流再包装。
殊不知,真正的大师绝不是速成,也绝不是仅仅会跟着金钱的指挥棒,卖萌媚俗取悦大众和市场,或者引起一种群情激奋而已。十年磨一剑的沉淀和耐心,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寻觅了?
前日重读中国建筑师王澍的《造房子》,他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刚刚出现苗头,他的好多同学都下海经商了,造了很多房子,也赚了很多钱。但他隐隐然觉得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和他所理解的建筑不一样。所以他选择了沉淀十年。十年间他和木工,和建筑工人打交道,熟悉建筑最基本的东西,每天大量地阅读中国古典的书籍,偶尔接一些小的工程,或者有时候干脆放空自己,自然地看看天上的云。他一直在思考,建筑和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自然观的问题。也在做建筑最基础的工作。十年磨一剑,十年后,一出手就是大格局,艺术里面有哲理有思考。
就连鲁迅在为《新青年》写稿之前,也有十年的沉默,在十年里读遍中国古书和碑文。
很多人说,为什么现在整个文化生活环境不如过去了,畅销书、鸡汤文学遍地都是,却没有真正的经典。只能说,在过去的纸媒时代,文字不好的人是不可以发表文章的。编辑会对写作者进行审核。而现在,人人都可以自由发声,文章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则更加需要读者的智慧和鉴别能力。
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当道的时代,纸媒的凋零让很多好的作者编辑纷纷改行,报刊纸书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这种感觉就像我们今天回望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哲学理性思想大爆发的时代,然后感叹一句,斯人已逝,黄金般的岁月不再。
我没法在电子屏幕上看有深度的东西,分没法在碎片时间里专注地思考一个问题。更担心的是,如果没有警惕,网络上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人输出的价值观、金钱观、方法论很可能将我带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我们这个国家走在一条经济和物质高速发展的路上,但心灵和精神文化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自媒体虽然不缺乏一些好的作者好的文章,他们短快准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痛点和痒点,以辛辣轻松活泼的方式取得了读者的共鸣,在社会热点事件出现的第一时间做出大量的资料调查和研究,然后输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立场。她们的语句简短精炼,有故事有观点,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关注。但这一类的文章读多了,却也难免令人审美疲劳。

高速发展可能会出现的是一种反作用力。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和中国一样,日本的纸媒也存在逐渐衰落的去世。反之,新媒体却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发展。但,正因为这样过快发展,反而出现一种反作用力。具体来说,现在日本大众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已经出现一种疲惫,表现为眼睛和头脑的疲惫,以及时间被过度消耗,所以现在日本已开始出现远离得案子媒体这种呼吁和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