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尊重,是你等我把话说完

昨天下午老公开会,需要等他1小时才来接我,下了班有点无聊,我打开樊登读书会,想挑一本书来听。

我特别喜欢樊登老师讲书,而且我选择书籍有这样的习惯,遇到哪些困惑,就选择听哪类书,樊登老师总能给我答案,甚至在我最无助的时候。
而昨天打开樊登读书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出于无聊,所以把目录翻了一个遍,发现许多的书已经听过,最近新上的书又不感兴趣,最后还是打开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我没记错应该是听第5遍了,每次听都会有新收获。

而昨天当我听樊登老师讲到“移情式聆听”,忽然想到白天发生的一件事情,是在和领导沟通那项工作到底该如何做的时候发生的。当我把平时做件事的流程告诉他时,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我并不赞同,所以没等他说完,我就反驳了他。很明显,他是有恼火的,但是还是心平气和的把他的建议讲完。

当我回过头来再去反思他给我的建议时,的确有些是可行的。

所以当我听樊登老师讲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我又做错了。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得心情都会对我们有影响。

而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而樊登老师讲的“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苏格拉底说过:上帝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给了我们一对耳朵,所以我们听到的话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史记》中也说:“言能听,道乃进”。我们倾听长者的教诲,可以感受到那份温暖;我们倾听朋友的诉说,可以感受到友谊的可贵。

不仅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在生活中,同样如此。

杨绛曾经在书里提到父母的关系:“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从小到大没听到过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妻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后来杨绛的父亲辞职做了律师,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会详细地向母亲诉述。比如为什么事,涉及什么人等等。他们俩还会一起分析、一起讨论。

我们常说和一个懂你、陪你说话的人一起生活过一生,是这一生追求爱情的意义。

听人把话说完,即是作为倾听者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最好的修养。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认真倾听了好友芭菲德的建议,将多屏操控技术与知名数码公司共享,随之便成功的在数码市场夺得了一席之地。

谦虚倾听,才会收获更多。

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生活中的智者,都是善于聆听之辈,倾听是一个沟通交流的纽带,我们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应该为对方留有发声的余地。

因为倾听意味着情感的分享,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进入对方的世界。

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有一种尊重,是你等我把话说完】所以,有一种尊重,是你听我把话说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