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钱币的种类有哪些 钱币有哪些

古钱币的鉴定大致可以分为真伪、铸造地、朝代、价值等几个方面 。无论现在的钱币价值如何,钱币的真伪、铸造地、朝代往往是通过其面、形、铜、包浆、锈色、铸造工艺、流通痕迹、出土地、文献等综合手段来判断的 。
西夏、辽、元等少数民族学习融合中原文化,铸造了一些具有中原特色的钱币,比如用汉字进行面写,或者直接使用宋代国号 。这给硬币研究者带来了一些困惑和争议,但尚不清楚是谁制造的,何时制造的,以及硬币的性质 。比如太平鲍彤的背月,和西夏汉文大安鲍彤的背月版一样,都是西夏造的 。拓片一模一样,所以有西夏和宋两种观点 。
再比如胡玮炜的《天赞鲍彤》是不是辽代铸造的 。因其写法与其他辽币不同,故有辽铸和安南铸两种观点 。比如“万岁千年”能不能花钱的问题,现存的朱郭锭和郭牧锭的观点,如辽官铸、辽庙铸、非辽铸等,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密书大观》是否元代铸造等 。这样的问题经常困扰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 。由于北宋、南宋、西夏、辽朝、元代钱币的金属含量不同,如果采用测量金属含量和经验鉴定的辅助方法,有时会对解决疑难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周·《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一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
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货币的品种和版次,北宋都是历代之最 。一般来说,北宋钱合金的成分主要在62%-68%的铜,22%-28%的铅,6%-10%的锡 。铜的平均值为65.85%,铅为24.06%,锡为8.05% 。这不仅说明北宋对钱有严格统一的标准,而且铸造生产对技术的要求和掌握程度都很高 。北宋钱的三元成分分布图,凸显了北宋钱合金成分的高度集中,其密集程度在历代钱币中罕见 。从图中的分布可以看出,其密集分布不是点,而是面,成分范围约为:铜60%-70%,铅20%-30%,锡6%-12%,中心点成分比例约为:铜67% 。尤其是太宗前,含锡量峰值为10%-12%,平均值高达9.32% 。
南宋铜钱的合金成分与北宋有很大不同 。铜含量和锡含量明显降低,而铅含量明显增加 。合金成分普遍比北宋钱币分散,但也有相对密集的区域 。密集区中心点的成分比例约为56%铜、41%铅、3%锡,相当于孝宗朝以后铸造的钱币的合金水平 。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西夏,兴起于北宋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长期使用宋钱 。西夏的易宗朝开始铸钱 。更早以前,西夏的钱是铸的,中国的钱是崇宗朝铸的 。数据库中西夏硬币的合金成分列于表中 。很明显,西夏钱币的合金成分可以根据西夏和汉文分为两类 。前者是纯二元铅青铜币,但铜和铅的比例基本不变,大致为67∶33;后者中铜的含量约为75%,铅与锡的比例大致为2 ∶ 1 。可见,西夏钱币不仅有工整的字书,而且对合金成分也有严格统一的标准 。这可能也是西夏国法律法规严格的结果 。夏朝采用高铅青铜,一方面反映了其国家硬件的匮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早期西夏国家与内地的金属贸易并不顺畅 。但从所用的铜铅比非常接近铜铅的液相分离点,即在保证铸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添加铅来看,西夏对青铜铸造技术还是有很深的了解的 。
辽是与北宋基本平行的北方少数民族国家 。辽长期使用宋币,钱也不多,所以辽剩下的钱很少,用于成分分析的就更少了 。数据库中有34枚辽币,合金成分见表 。显然辽币的合金成分与宋币有很大不同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少数大安锭模仿成外,其他辽币的合金成分似乎都是无常的 。有的不含铅,有的不含锡,有的含少量或高或低的锡,也可能是利用旧青铜材料引入的 。所以如果把辽钱和宋钱放在一起,从合金成分上很容易区分 。
辽代腹地出土的部分宋币因铸造质量较差,被怀疑为辽人仿宋币 。通过合金成分的分析,我们现在很容易给出否定的答案 。
金也是北方崛起的少数民族国家 。早期使用宋辽钱币,南宋开始模仿宋币制作自己的货币 。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铜含量高,铅含量低 。平均成分为:铜82.83%,铅6.75%,锡8.68% 。此币的成分与西夏、辽、元币明显不同,仅与辽高铜低铅地区的钱币相似 。而该地区辽代钱币含锡量很低,但钱币含锡量较高,两者有明显区别 。
元代青铜铸币量很少,明显衰落 。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和政府管理不善,导致矿冶业的衰落 。另一方面,这也是纸币这种新型货币兴起的必然结果 。
就成分数据而言,钱媛的合金成分很有规律,大致是:70%-75%的铜,15%-20%的铅,7%-8%的锡 。与前代相比,钱媛与中国西夏钱相似,也许钱媛与西夏钱在铸造上有某种联系 。
看完以上数据,我们再对比一下待识别硬币的数据,往往会得到令人兴奋的结果 。太平鲍彤为唐太宗铸造钱币 。该数据库测量了16件含锡量高的太平鲍彤 。为了使测量数据的误差最小,我们采用了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 。太平鲍彤的平均含锡量为10.58% 。而西夏钱币含锡量较低,尤其是大安堡钱币含锡量几乎为零 。
经检测我收藏的山东出土的两枚大安宝币,含锡量均为零,这与当时西夏和北方少数民族不产锡有很大关系 。但确定我收藏的太平鲍彤背月(有全友西夏造)含锡量为10%,完全符合唐太宗铸钱含锡量,因此可以否认此钱是西夏铸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检测中国的“大安鲍彤”钱 。如果含锡量极低或者没有,我们可以相当肯定是西夏钱 。此外,很多西夏钱币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鉴别 。
辽代钱币的含锡量也很低 。数据库测得从崇溪到天庆的34枚钱币,平均含锡量为1.53% 。如果天赞鲍彤的含锡量也在这个范围内,就为我们提供了这钱是辽朝货币的证据,否则负面成分会增加(彩页11,下图2和3) 。
如果要确定当代安南币的金属含量,排除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
北宋惠宗时期,钱币的平均金属含量为铜65.65%,铅25.26%,锡7.05% 。北宋大观的金属含量也在这个平均值,而元代钱币的金属含量为铜73.73%,铅17.08%,锡7.46% 。我收藏的《大观鲍彤》两部米书的金属含量经测定分别为铜79.42%和75.11%,铅11.92%和16.26%,锡6.78%和6.3%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两种密书大观完全符合元代钱币的金属含量,即高铜、低铅、低锡,但与北宋有所不同,从而为密书大观是元代铸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还有一种三折大观,大小与北宋的三折观相似,写法与北宋的十折观相似,但形制细小,字体散漫 。但在铜质和书写风格上与密书大观不同,其金属含量确定为铜57.09%,铅28.82%,锡11.88% 。符合北宋钱的数据,即低铜高铅高锡,所以笔者推断此钱属于北宋私铸 。
上述研究结果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如果详细列出每枚钱币的金属成分数据库,甚至详细分析除铜、铅、锡之外的其他金属成分,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详细的古钱币基因图谱,会更有利于在古钱币研究领域的利用 。通过合金成分的分析,还可以鉴定出这一时期的赢钱,从而进一步确定赢钱的铸造地点和朝代 。成分数据库也为古钱币的真伪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对钱币铸造地和朝代的鉴定,也是一种可用的方法 。
【古代钱币的种类有哪些 钱币有哪些】感谢阅读,小北,评论区免费鉴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