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读书时,我在想什么
图片发自App
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01
时隔一年后,我又再一次开始写作,内心很忐忑,很害怕会又再一次放弃,所以才一直不敢重新开始。
开始,这是一个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它却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才敢做。
以前我觉得,认为看过很多书之后才能写作,因为看书多积累多了写出的文章才值得看。
尽管有的人写出的文章完全是自嗨,也许语句不通,理也说不清,但是最关键的一步他做到了,那就是开始行动。
很多人都败在了行动上,想的很多做的很少,我觉得我应该就是这样的人吧。
上个月我参加了猫叔的剽悍行动营社群,那一个月过得很充实,看过的书听过的话比我一年都要多,那时我才发现,很多东西,最大的关键就在于自身。
自己才是问题的本身,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得关键。
02
行动营结束之后,自己好像又退回了原地,还是没有继续开始写作,可能最大的改变是学会了早起和每天看书。
对别人来说,这没有什么好拿出来说的,因为很多人都能做到,并且还做了很久,甚至它们已是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如吃饭般自然了。
但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的突破,我改变的地方,意义非常的不一样。
正如我刚刚所说的,别人早起看书如一日三餐要做的,那么以前爱睡懒觉不看书也一样扎根在我的脑子里,想一下子转变很不现实,需要不断强化。
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习、忘记、再学习的人。这是我在看《富爸爸穷爸爸》当中看到的一句话。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其实有当头一棒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其实并没有那么靠谱,有些东西看到的第一反应都会从自己脑里储存的信息先比较后再作出反应,自己知道的就是对的,别人说的总抱有迟疑的态度。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认知,不懂而不自知。
03
前几天看到比较有意思的一句话,是雷达里奥写的:“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虽然说得有些太过于绝对,但却反应了绝大部分人生活的真实状态,很多人较一年前而言除了增长一岁外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有的人甚至还过得更差了。
从我自身出发,在写作的这个事情上,其实较一年前而言我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一直觉得需要达到一定积累才可以写文章。
因为觉得没有积累所以害怕写出的文章像流水账般没有意义,也很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同时对自己也没有高要求也没有坚持,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学习,闭门造车还给自己设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积累得越多写出的文章自然更有深度,可往往越是处处准备妥当后才去做反而越会不成功,因为缺乏一个试验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只有去做了,并在写的过程里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进步得越快。
这是我在看张宏杰老师写的《曾国藩传》时想的,我截取其中一段话这么描述曾国藩的。
曾国藩出身、智商和禀赋很平常,年轻的时候还有很多毛病,但他却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股、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乐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对我来说,看《曾国藩传》对我的启发意义非常大,因为曾国藩得一些坏的毛病自己身上也有,或许在大多数人身上都体现有。
所以我还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因为我觉得它真的是一本很值得品读的书,也很感谢张宏杰老师辛苦的撰写。
好的作品值得细细品读,正如我们的人生需要细细打磨一样。
04
如果对写作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那么就重新拾起,不怕不成功,就怕一直惦记着而不去行动,一辈子也只能惦记着。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最近在看《朗读者》节目,看着也会发现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一样,他们成功是真的,但他们一开始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酸和磨难才获得成功也是真的。
不劳而获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在现实里却不存在的,只有努力汲取养分奋力向下扎根的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我们人也一样,你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付出什么就得坚持什么,坚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所有问题的关键都在于自身和自我的认知,如果对自己不满意,那么请重新审视自己,像挖掘机一样去挖掘自己。
别人可以做到,我们一样也可以。
那么,从这一刻开始吧,做个自燃型的人,既能点燃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END—
【当我在读书时,我在想什么】谨以此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开始改变的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