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阳什么意思 宗阳是哪里

夏天的极限沟 。马延龙
当年回民的墓碑 。韩复良摄
清朝发行的宫牌 。韩复良摄
嘉庆年间的地契复印件 。
徽宴歌手 。马世军摄
一串回族妇女的感情 。
季乐乡出土的Cayo文化罐 。向宇摄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情结越来越浓,历久弥新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形似桑叶的北川中西部,有一条山沟直通娘娘山 。这是我的家乡,极乐乡,人们习惯叫它吉拉沟 。极沟依山傍水,千百年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一、吉瓦寺和加贺文化遗址
吉拉沟是西南部一条狭窄的山谷,从吉拉沟村到娘娘山脚下的茶石坝村全长约12公里 。乡政府驻地稷下庄,距县城桥头镇19公里 。发源于娘娘山的丹巴沟溪、小林溪、深沟溪,在枞阳村附近汇合,再流经吉拉口村,汇入黑林河 。进入沟口向里望去,巍峨的娘娘山横贯西南 。在蜿蜒的山峰下,有一条更为醒目的圆形山脊,人们称之为“陀螺海” 。Gyohoi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小丘” 。上世纪70年代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在焦海山顶挖出了大量的瓦、瓦、兽头、青砖 。根据当地的传说,这片山区是一座名为吉瓦寺的藏传佛教寺庙的所在地 。“吉瓦”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寺庙厨房或公共食堂 。从字面上看,寺庙规模不小,僧尼众多 。根据史料和当地人世代相传的故事,这座寺庙在清朝雍正年间被秉宪所毁 。后来“吉瓦”一词逐渐演变为“吉拉”,吉拉壮壮、吉拉下庄、吉拉后庄三个村统称吉拉壮壮 。
在陀螺的东坡下,有一组卡约文化墓葬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建房破土动工时,往往会挖掘出大量的手工制作的双耳陶罐、双耳大罐、骨灰盒、骨头等 。自1987年以来,经文物部门多次鉴定,确认该遗址为加贺文化墓葬遗址 。加贺文化是青海省各类古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本土文化 。距今约3000年,相当于中原的西周 。属于北川河流域的半浅半脑地区,依山傍水,树木茂盛,水草丰茂,适宜人类居住 。墓葬和随葬陶器中黑色纹路的发现表明,生活在这里的羌人普遍过着定居农业为主,畜牧和狩猎为辅的经济生活 。如果没有部落战争和疾病,他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浪漫的诗意 。1990年11月28日,大通县政府将此加贺文化遗址列入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二 。嘉庆年间的土地买卖契约
和村民聊起历史时,有人说路下(陀螺海下向北通往侯庄和城关的一条村道)的马家,原来是藏族 。为了验证这个传说的出处,我找到了1989年住在路下的马爷爷 。他的庄廓院墙与众不同 。夯土墙又高又深 。环顾四周,我有一种沧桑的感觉 。当时那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见到我很高兴,因为我们是略显远亲 。我说明来意后,他想清楚了,确认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他们马家原本是吉瓦寺所属的藏户 。寺庙被烧毁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迁移到海盐周围的牧区 。他们觉得故土难离,就留了下来 。后来大批回民迁居于此,他们的祖先将寺庙中未烧的砖、木等材料捐赠给回民修建清真寺 。在这些回民的影响和劝说下,皈依伊斯兰教,追随回民,以“马”为姓 。老人也肯定了他们的亲戚还在海盐等地,年轻的时候在草原上做生意就爬上来找亲戚 。这个传说和历史基本一致 。据民国初年刘允欣等人编纂的《大同县志》记载,清朝雍正年间,大批回民逐渐从贺州、甘梁、西宁等地迁入大同定居,日趋繁荣 。事实上,清政府开始将这些回民从各地州市迁走,开垦荒地并在此定居,从而使北川回民的数量大大增加 。
2003年,我在调查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目录——回族卷》时,发现了一张清代嘉庆年间的契证照片 。这是甘肃布衣使在极乐堡发给汉人的陆仟第二号地契照片 。合同上写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韩仁从马贤昌手中购买了上半堡丹巴沟背阴坡上的一块旱地 。从土地交易的情况来看,说明从雍正初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近百年间,迁入该地的堡民已经开垦了相当数量的土地 。
第三,唱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宴席歌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当你站在吉拉后庄北面的大阳坡顶上,远眺吉拉村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从小壕槽和丹巴沟延伸出来的道路,穿过焦海脚下的吉拉后庄,向北延伸,穿过深谷,通向毛伯生(今城关镇) 。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通退出魏健县,县城由北大通迁至毛博生,成为当时的县府所在地 。县城里的堡垒从四面八方向县政府赶来获取食物和青草 。极大村的堡人沿着这条路赶着木车,赶着骡马,穿越清朝,民国,一路到新中国 。
这三个村庄统称为特大村,共有近1400户 。几百年的文化积淀,让这里的每一个村落轮廓,每一条小巷,每一棵老树都成了有故事的地方 。
吉拉沟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有珍贵的口头文化 。历史上,大山村的宴歌在北川河回族地区非常有名 。回族宴席歌又称“彩歌”、“家歌”、“菜歌” 。是回族群众在婚礼、庆典、节日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 。大致可以分为仪式、叙事、五更、说唱、散曲五大类 。宴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由元代流传于回民中的“散曲”演变而来 。《夜宴图》包含了西部古歌和蒙调的色彩,同时又吸收了西部各族民间音乐的元素 。其曲调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民间音乐的特点,保留了元明清时期西北少数民族歌舞的古老特色 。这些宴歌涵盖了回族几百年来的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各个方面的历史 。它们可以说是全景式展现回族历史的音乐史诗,是研究回族历史、习俗、语言、文学、文化的重要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口头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同回族宴席的演唱风格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北川河东、河西一带唱腔略有不同,民间有“十曲不同,九曲相同,无人听”之说 。1960年1月,吉拉夏庄回族歌手齐奴海和大通县藏族花歌手卓影代表青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齐努海把回族宴席音乐带到了北京,一曲沧桑而铿锵的《黄菊花》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脍炙人口 。这次北京之行,两人都获得了歌唱一等奖 。
1986年至2005年,我参与抢救整理了三套中国民间文献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录西宁卷》 。我的调查收集是从吉拉沟开始的 。第一个民间故事《滴水》,第一首宴歌《干一番事业》,都记载在我们父辈的沙锅里飘出的茶香里 。从这里开始,我开始收集 。我骑着一辆60块钱买的旧“二六”自行车,和同伴基本上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的所有少数民族村寨和寺院 。我在院子里、树荫下、地上采访记录,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成书 。《追日》、《马三哥》、《川草与梅花》、《申洛伯》、《阿丹与夏娃》、《二丹与妻子》等即将失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及《劝孝曲》、《糖宝》、《你是天上的白兔》、《丝袜与缎鞋》、《十朵花与小儿锦》等歌曲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抢救和整理的近百万字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古籍在付梓各种画册中出版 。这些传说和故事大多反映了善恶报应、忠孝节义等传统观念 。,寓意深刻,哲理丰富 。中国传统语境的延续和传承,镌刻在那些方言俚语里 。
现在,以前热心讲故事的老人,大多都相继去世了 。过去,布满斑驳青苔的老房子已经不见了 。眼前看到的是红砖玻璃的新房,新装修的院墙,贴着瓷砖的门 。只有几棵老树在微风中摇曳,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
4.同治年间的墓碑和勋章 。
一座由当地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墓碑(牌坊)孤零零地矗立在占地近200亩的特大村墓地高地 。墓碑的主人名叫韩 。据碑文记载,墓石主人韩卒于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五日 。他的儿子韩生贵、韩生寿、韩、韩和韩竖立了墓碑 。我的曾祖父韩,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宗教学者 。据我们珍藏的薄纸工牌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二十六日,甘肃巡抚西宁兵北路上书大通县令,赠韩一顶六品大礼帽,并授以一块无焰纹工牌,勉励其“勤于工作” 。当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回民反清起义,无暇顾及认证细节,所以形式简单 。但为了拉拢当地宗教精英效忠朝廷,在工牌签名处加盖了一枚长方形的西宁兵北路猩红印章,以示庄重 。
这块墓碑(也叫公子)是北川现存最完整的三块回族墓碑之一 。墓碑的材质是当地的芝麻灰色花岗岩,南北呈长方形 。它高120厘米,长90厘米,分为五层 。顶部为公子(棺材状),南部由北向南小 。这两个部分分别刻有阿拉伯语三位一体书法古兰经章节和咒语 。墓石底座为四层长方形宋式住友,中间层(束腰)东西两侧各有三框,两侧各有六框,分别刻有扇、葫芦、剑、莲花、笛、水板等六件宝物 。,底部底座刻有花瓣和祥云的图案 。
这块墓碑设计得很漂亮 。虽然经历了150年的沧桑,但依然完好无损 。它由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组成,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和相互包容 。是研究晚清以来中国文化史、民族史和伊斯兰教发展的实物资料 。2008年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
五、深槽弦和刀
吉拉村往南一公里就是深沟村 。如果是夏天,可以走走,闻闻花香,听听潺潺的溪水,从松树枝沟口一直往右走 。远远望去,你会看到村口有两棵百年的白杨树对立着 。村里袅袅的炊烟,会让你想吃几个芭蕉山药,喝一碗热窝窝茶 。
深沟村的文化底蕴和村名一样深厚 。长期以来,深沟刀远近闻名,刀匠马经历了二百多年的辉煌 。清朝乾隆年间,马史的祖先从贺州迁徙至此,成为这里垦荒建寨的主要居民 。他们从贺州带来了祖传的打铁技艺,在制作农具和家用器皿的同时,还擅长制刀 。据史书记载,回民“善火器”,“多才多艺” 。深沟马史制作的深沟刀与临夏大河家刀有着相同的技术渊源 。深沟刀制作精美,刀刃锻造锋利,刀柄镶嵌五彩饰品,有严格保密的设计制作工艺 。沟刀一度成为北川地区家喻户晓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具 。
除了制刀,马的铁匠还有一项比制刀更精细的手艺——制作口弦 。“口琴,铁制,一柄二股,中间一簧,簧末打蜡,鼓簧发声”记载于《清通典66乐4》 。这里的口琴就是口弦 。琴弦是用手指弹起簧片,用嘴唇间的气流振动琴弦而成的 。过去的农村,在漫漫长夜里,妇女们躲在油灯下,拨动手中的琴弦,奏出美妙的音乐,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过去,北川有一个习俗,给一个女孩定制一条精致的绳子作为新娘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大潮的到来,影响了百年的深沟刀和口弦逐渐不为人知,锻造工具之火在现代科技中逐渐熄灭 。孩子有自己的致富之路,不愿意继承这种传统手工艺技艺 。白发苍苍的马师傅兄弟可能是“深沟刀”的最后一代传人 。刀和弦虽然不再制造,但铁匠铺的记忆还在,火中升起的乡愁还在 。它会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会影响下一代甚至子孙后代 。
【宗阳什么意思 宗阳是哪里】作者:韩复亮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