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跑到1000km时,我觉得我可以说点什么了|当我跑到1000km时,我觉得我可以说点什么了 (第三期)
文章图片
结束,又是一个,开始 从去年11月到现在,手机app记录我在8个月里跑了1000km。
这个成绩本身,不算什么。因为随1后面的0增多,可能就有比数字更重要的东西。
文章图片
插上一面过千的小红旗 我认识很多执着的跑者,几年如一日,跑量几千公里到几万公里,甚至更多。
我曾经不太明白,一个脚踩脚蹬的动作究竟有什么样的引力,能让那么多人重复运动,跑了一圈又一圈,并乐此不疲。
直到我也开始跑步,在时间的注目下,身体的力量顺带着让我大脑里的某些观念开始产生了化学变化,才让我萌发了「觉得可以说点什么」的想法。
和没有跑步的人聊聊另一个可能的世界是怎样的,又或者是和同行的跑者们交流一下产品体验。
1、
最初下定决心跑是被身体糟糕状况逼的。当时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到家感觉都是累成狗,周末最频繁的运动也就是吃吃喝喝。
时间久了,身体毫无意外的陷入了一种大家都熟知的亚健康状态。
虽然也知道锻炼的重要性,但就是缺少那么一个给自己开始的理由。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万个激动人心的诱惑,都比不上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促动人的改变。
去年夏天,我全身开始过敏,皮肤上无端冒出块状的大红包,原本就不小的脸也肿的快要撑破了皮。
去医院看了几次,都无法痊愈。
就像打不倒的不倒翁,按翻了一次,又再度弹回来。反复发作。
吃药看病,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身体免疫力下降了。而这种下降正是之前多天的不断拖延而积累的。
我害怕了,不得不想办法来将倾斜的身体拉回平衡点。
跑步,简单易行,快速上手,成了我的首选。
没有小时候在红旗飘飘下的庄严宣誓,也没有精心策划的宏大仪式。
但我知道,我下定决心了。
一双不专业的球鞋,一身棉质的运动服,一个饭后的遛弯时间,我开始了跑着的日子。
至此,一颗「想要锻炼」的心终于化为了「落地的行动」。
那个时候,跑步对我来说,是救命稻草,是我唯一触手可及的东西。
我想,它能救我。
2、
靠着小时候仅存的一点儿运动底子,经过头几次3km的尝试后,身体长久紧绷的僵硬状态被逐渐打开。
脑中对跑步可能出现的各种担心,也开始被肌肉的酸痛一点点取代。
跑步前要不要吃东西,中途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跑晕了,那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都由身体反应给出了最自然的答案。
看着多次下来没有坍塌的双腿,我逐步加量,把跑步距离一点点延长至5km、5.2km、5.5km……,直到增到8km时,停住不动了。
记得好多次,喉咙里的火热眼看就要喷出嗓子眼,但手机app上都平静的显示着7km。
想要避开吞进口腔的空气与火热的碰撞,就要忍受鼻孔吸氧不足的憋屈。在双管齐下的夹缝间,我怎么都突不破8km。
这样的体验让我只能掏出为数不多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情绪做对抗。
【当我跑到1000km时,我觉得我可以说点什么了|当我跑到1000km时,我觉得我可以说点什么了 (第三期)】特别是当身体的红包又再次爬上脸颊,没有完全退却的意图时,我开始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极限可能也就止于此。
但与此同时,我也不甘心,不接受封顶的数字就定格在1位数。
当时我被朋友拉到了一个跑群,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跑群,里面的大神们随便一个不高兴就刷二环。这种强有力的刺激,着实让我无法视而不见的静躺在群里。
比较,有时候可以是罪恶之源,但有时候也能化为动能之力。
我就问他们究竟是如何坚持?如何能跑到那么长距离的?
他们无一例外给我了两个字:多跑。
于是,我决定,再试试。
从给大脑讲个“只跑一会儿”的故事开始,到中途把“一个又一个”的红绿灯做目标,再到最后“终于可以停了”的心安。
然后又继续开启下一轮的重复模式...
只要头一天不是失眠,老板临时的臭骂不致于丢了饭碗,我都不会无故取消既定跑步计划。
我就像一台机器。
情绪在用力的奔跑中,被行动驯化的没有了脾气。仿佛只要跑起来,多巴胺就可以支配着身体的各个零件不断运转。
差不多用了3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拿下了第一个10km。
对我来说,那是一种胜利。
是在自己舒适区外插上的一面小红旗,更是对「自我怀疑」一次有力的回应。
之后体能就像打开了安全阀门的闸,我越跑越远,脚步也越发有力。从10到21,只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
而我的过敏复发频率越来越低,规律的习惯也让干瘪的生活更有节奏。
我真实的收获到了汗水之下的果实。
跑步,让我真的变好了。
它让我相信,只要给予自己足够的耐心和信任,身体可以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和更好。
3、
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
挨过了适应期,经过了快速进步期,我又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倦怠期。
因为身体已停止了哭天抢地的呐喊,而原定半马的目标已经完成。
我开始有所松懈。
跑步计划不再那么严格执行,一周3次的频率也不时缩缩减减。而也由于用不上宝贵的意志力,跑步中能够弥补单调的,就只剩各种思绪乱飞的闪念。
有时候感觉脑汁狂补了几十个漏洞,GPS的显示器才往前跳1km。
走神,注意力涣散,体力不费,倒是费脑。
少了忘我投入的感觉,我隐约嗅到了“放弃”袭来的味道。
可能有的人会说,可以继续加长距离或者提高速度,不断加大难度,挑战极限。
是的,21、45,数字可以不断累加。
突破突破再突破。
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并不想要更高、更快。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我只想把跑步留在我的生活里,和它为伴。
而有意思的是,这个确定的念头也是在跑步之后发现的。
因为5km之外都是我人生从未尝试过的距离,常常担心自己会反应不良,甚至是受伤。
于是,我开始学着认真观察自己的肌体反应,并记录每次的成绩和感受。时间长了,我对状态的高峰低谷越来越熟悉,对身体的感受性越来越强。
就像会了一门新语言,以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都有了精准定位。
比如跑到10km时我感觉不舒服,我就知道那是我第一个极点来临,知道只要降速,就可以在几分钟后顺利度过。
当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更清晰,对体力边界更清楚时,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我觉得身体是由我控制的。
因为我分得清我可以做到的,可以放下不切实际的,由我「自己去选择」身体所要触达的范围,而不是再由一个个数字去推着它而疲于奔跑。
每个人都想掌控生活。
跑步,让我学着首先抓住生活赖以为寄的身体。
4、
所以,回过来,我就在想,不可能没有办法吧?人家村上春树难不成也是次次脑补跑完几十万公里的?
最终,还是一个意外,让我成功的把散点式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那就是冥想当中的数吸,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练习。具体就是以10为终,一次吸呼为1,限定时间重复数数。
把所有意念都聚焦到自己的呼吸上。
抱着尝试的心态,我把这个方法移花接木的搬到了跑步中,惊喜的让我重新找回了心流的快感。
走神,再拉回来,重数,屡试不爽。
我开始可以意识到「无意识」的走神,还可以延长注意力的时长。
我神奇的感觉到,我竟可以「有意识」的去控制意识了。
就像解锁了一个新技能,在我反复的运用中它不断进化升级。
数数慢慢被不同的内容替代,比如想想写作的框架,复盘一下读书的内容等等。
总之,那些曾经被丢在犄角旮旯里的细节好像都可以被完整的拼凑在一起。
我可以长时间的去进行思考一件事了,更准确的说,是我竟然可以边跑边思考了...
这是一个奇妙的体验,仿佛是身处一个第三空间。跑步对于我来说,好像已经不再是跑,而是变成了和自己大脑对话的时间。
我可以不被手机红点打扰,可以丢下琐碎的情绪。
只要一起跑,我就存在于我的世界。
跑步,一方面让我感受着孤独,一个只有自我和自己身体的世界;但另一方面,靠着物理性的四肢运动,又让我强烈的感受着自己的存在,一个独立自我的存在。
跑步这件事,如果说从0到1靠的是果断的行动力,那么从1到多个1需要的就是持续的忍耐力。
能耐的住孤独,也忍得了看不见即时成果的不断付出。
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马路跑者」,现在也变成了和我「相视一笑」的点头之交。
曾经只是想活命的念头,竟成为了我生活改变的救命锦囊。
曾经片段式的碎片思绪,竟串联成了我文字背后的持续思考。
前两天,我在韩国的妹妹跟我聊天,她说她也连续跑步快一个月了。
这令我很开心。
因为自己的一点点坚持,自己力所能及的所做,给身边的人以「改变」的力量。
我们穷尽一生都在追寻各种重大的意义。
我想,每一个带着普通基因的人,如我一样,在最初都想不到如此壮阔的蓝图。
而那些「重大」,也就是在做着做着,追着追着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
正如此刻,跑步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它让我相信,自己可以一直这么跑下去。
推荐阅读
- 迷茫是人生常态
- 无故.
- 基于爱,才会有“愿望”当“要求”。2017.8.12
- 当我不想坚持时
- 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 当我们说起钻石的时候,我们不止是在谈一件珠宝。
- 当我刚进入大学
- 当我崩溃时,思想是如此的自虐
- 十八岁的诗
- 当我看到蓝色小药丸秒杀的时候,买不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