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9读书随笔记惜福

《匈奴的子孙》 读书随笔记
当下的脚步(下) 20180109
有趣的是,我们竟然看到了一群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说的就像是此时的惬意。还有芦芽。就是《白虎关》中说的那些芦芽。对饥渴的旅人来说,沙漠里的芦芽,真是最吉样的东西。兰兰和莹儿在沙漠里差点渴死,就是芦芽救了她们]。这种植物看起来不怎么样,但一扯一大串,咬一口,嘴里就满满的都是水。所以,芦芽是沙漠里最好的食物。如果地下水源充足的话,芦芽就会一天天冒出地面,长成芦苇。这里有这么多的芦苇,说明地底下有许许多多的芦芽,也说明地下水源的充足。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摘自《匈奴的子孙》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0109读书随笔记惜福
文章图片
作家雪漠老师在西部的沙漠中 虽然是第二遍读《匈奴的子孙》,但仍然觉得很陌生。特别是那些走过沙漠的旅程。坦言说,没有在那块土地生活过的人,是很难想到那块土地的干涸,很体会到那块土地缺乏生机味道。我在想,缺乏生机和没有生命力是两种不同的体现。即便是那块土地缺少生机,漫山遍野的不是绿色,而是黄土。正是因为有着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才会更加显得活着的那些植物有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种顽强的生命力,不屈服于命运,不向客观环境低头,环境是怎么样是环境的事情,活不活着是活着本身的事情。这样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永远可以选择一种精神,那便叫叫自强不息。
今晚读到书中说芦芽可以在沙漠中救命,这让我想起了在2017年珠三角志愿者年会中,深圳的龚大姐给大家分享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我也听跟随雪师一起前去西部行的志愿者分享过。龚大姐说,西瓜皮在沙漠是个宝,通常会把吃过的西瓜皮倒扣在背着太阳的岩石下,倘若有途经的人迷了路,又缺水少粮的话,西瓜皮是可以救命的。龚大姐大半辈子在新疆工作,所以,她对《匈奴的子孙》这本书有着与我们不同的体会。深圳的王军老师也是,他们在那块土地生活过的人,在对“水资源”的态度与东部人有着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渗透在血液里的。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陈波与王军谈起了游泳的事情。王军老师说了句非常简单但却又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我在干旱缺水的北方长大,喝水都不够,还游泳……波哥,你富裕的泡在水中。(N多个感想,给你个眼神,自己去体会)
说了那么多,我想到两个字“惜福”。或许“惜福”也是西部文化的一个特征。有人说,人一辈子的福是有数量的。当你珍惜多一份,就有一份的福。浪费多一份,就少一份的福。无论是不是真的,我个人觉得,无论是人还是事物,我们都应该去珍惜。生命就这么长一点,用一点少一点。人能相聚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十年,现代人都忙于自己的事情,真正能相聚的时间又能有多少?
所以,惜福不单单是珍惜财物。在我看来,更是一种生命习惯,是一个人感知力的体现。用心感受这个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相遇,静静的享受这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寒冷的冬夜,倾听山谷里风吹过的声音,它们在窃窃私语。繁星在看不在的乌云背后静静的沉睡了。
【20180109读书随笔记惜福】寒冷的冬夜总会过去。在夏季,我们总会想你今夜的这种清凉,这种宁静。晚安!惜福!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祝你吉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