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无知”

最近看的几本书,本以为又是一本关于“学什么”的范书,但真的翻过之后又有些新的想法。
1. 知识随处可查,还要不要学习和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被要求过背诵语文课文。并且还有极其变态的“家长签字” 由此引发出学校里的特殊行业: 写字老气横秋的孩子可以代理“家长” ,正是所谓完美证明了市场的需求供给关系。
我小时候是不厌恶背课文的,只因不太聪明,只能在“笨功夫”上寻些成就感。背的多了,虽然之后记不住原文章节,看到引用自然心领神会出作者的意图。见字如识人,不知不觉间降低了沟通成本。
强行记忆的所谓知识,除了不用翻手机便可脱口而出外,还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确实难回答。
因为,到底什么是知识?何又谓有用?
2. 方法与内容,孰轻孰重?
近来一直强调的“认知升级”,批判性思维等等,是以更多注重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内容本身。记住像全国具体有多少民族,每个省会名称等等,这些明明几秒钟就可百度出来的“知识”,似乎便从此失去了其价值和必要性。
于是,网上相亲个妹子告诉你,“我来自天府之国”时,你是第一反应会是:这个老外居然会中文?还是:满大街美女+满大街小吃+约会别骑自行车+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等等,这些“隐性常识”?
内容与方法究竟哪个更重要,总之,我是不敢随便下判断。。
3. 网络时代的“新无知”
知识,道理,见解,越来越廉价可得,然而我们的大脑却越来越“空”。它们存储在谷哥,度娘,知乎上; 它们保存在无数的“收藏”文件里;它们随处可得。
就是不在自己的大脑里。。。
当我和你聊天的时候,你真的明白我在说什么?还是在随时查阅已经人机合体的智能手机?
还有,你确定你聊天的对象是我?不是某个各方面都完美的人工智能?
嗯。现代社会什么都好。唯一的不足就是它太好了。。
网络时代的“无知”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参考书目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网络时代的“无知”】《知识大迁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