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20180905 今日思考 价值载体

20180905|20180905 今日思考 价值载体
文章图片
农业时代,生存的模式主要来自自己耕种的能力,通过跟大自然互动,面对农田,每个人的能力大致相当。
那时没有太复杂的工具,也没有太强的协作能力,一个人只要能干,肯干,以此加上老天风调雨顺,国家不闹心,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而如今,则变得大有不同。每个人的生存基本上从跟大自然互动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价值交换互动。
我们今天生存的资源大都通过彼此解决对方问题的能力形成的价值交换。

我们通过出卖自己的脑力资源和体力资源换取生存必要的物质资源。
这也就是我之前思考中的三大维度成本:脑力成本、 体力成本、物质成本。然而,同样是价值交换,每个人或每个组织交换的承载物是不同的,承载物不同也就造成了效率和稳定性不同。
同样是企业,互联网公司价值交换的载体主要是软件系统,供应商和用户更多的是通过电脑连接软件系统来实现价值交换。
例如电商就是用户通过应用连接平台的系统实现商品的购买,而搜索则是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连接搜索平台的信息实现信息交易。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系统应用就是价值交换的载体,用户通过使用应用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这样的价值交换效率取决于所提供应用的信息效率。
【20180905|20180905 今日思考 价值载体】而制造型企业则主要是通过商品本身来跟用户进行价值交换。制造汽车的则更多的是用户通过汽车这个商品来跟用户进行价值交换,制造鞋子的则是通过鞋子跟用户进行交换。对于这些类型的企业,物质产品是价值交换的载体,用户通过购买产品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价值交换效率则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口碑和质量。
还有一种,价值交换模式,那就是人即产品。企业价值的承载物从产品、系统演变到了人,人成为了价值交换载体,人即产品。在这样的价值交换场景下,人通过出卖认知或者体力来完成价值交换。例如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甚至广告行业。在这些行业里,人的价值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不确定。
跟系统软件、物质产品相比,人其实是更大的变量。系统软件可以迭代,物质产品可以升级换代,但人不同,每个人的更新更换都会造成企业本身的影响,因为在以人为产品的价值交换体系中,特别依赖人的稳定性,这不同于产品和软件,产品和系统本身是相对稳定的,服务于产品和系统的人变化可以随时找人替代,但在很多以人为本的服务性行业,个人品牌即企业品牌,很多人是冲着某个人来的,人的变化将会造成业务的变化。
一个医院的名声,更多是由于很多厉害的医生形成的“名声”。一个广告公司也是如此,更多是因为有很多有创业的“广告人”形成的。
因此,对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来说,核心业务虽然是人构成的,但核心资产不应该是“人”,而是培养人的“机制”,这个机制可以使得组织不依赖“某些人”。
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显然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产品经理,从业务模型的专业性,到从入门到专家的成长路径,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让每个人可以得到快速成长,让价值交换真正可以不依赖任何人的得失更替。
我们常说减少人的变量,就是如此,一方面要减少人参与的环节,另一方面就要提升可替代任何人的企业文化机制。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