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拆书帮第四拆20170216(提问的威力-建议性提问)

蓝燕拆书帮第四拆20170216(提问的威力-建议性提问)
文章图片


蓝燕拆书帮第四拆20170216(提问的威力-建议性提问)
文章图片

I:在教练的过程中,或者平时和他人交流的过程里,我们中的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有充当救世主的情怀,直接给到被教练对象或者交流的对象一些建议和方法。但是又非常苦恼的是,似乎我们给了这么多的道理和方法,被教练对象却用一种听过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态度来反馈。着实让人非常烦恼,其实教练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激发被教练对象或者交流的对象自己发掘没有看到的资源(看到哪些资源的盲区),自己想到办法,然后才能从内心找到动力去实施。如何管住自己提建议的嘴,用合适的问题让被教练对象或让求助的交流者自己去关注到不同点从而获得方法和工具呢?
具体的步骤是

1、觉察觉察我要开始告诉别人正确答案了
2、停在心里叫自己赶紧停下来
3、转换将封闭式问答的建议用开放式的问题问出(是什么?怎么做?如何?)
A1:我记得上周日上午,我去探望在大坪医院刚动完手术的小姨,陪她聊聊天宽宽心。聊着聊着我小姨就开说自己很焦虑,觉得自己动了手术,姑父和表妹在家里不会操持,做饭也不妥当,上次熬的粥就不好喝,估计在家里不知道把家里弄得有多乱。旁边的表妹就补充道说自己和爸爸弄得鸡肉粥,妈妈嫌弃不好吃,硬是自己要用小火锅灶在病房弄火锅吃。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宽慰对方:你呢,和我一样就喜欢焦虑,其实你想想,你操心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能够有时间有理由好好休息一下,让他们忙碌起来,也让他们锻炼锻炼做做家务,何乐不为。然后我告诉她,他们第一次弄(因为以前都是小姨自己做家务),肯定不会做得像自己亲手那么弄那么完美,但是熟能生巧,你不要骂他们做得不好,反而应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期望降低,只要他们动手去做了,就称赞,当然也要给予一定的口头指导,这样等你病养好了,他们什么都学会了,以后还可以和你分担家务,多好。
我的道理讲得很顺,但是小姨是否能够听进去呢,就真的没谱了。毕竟这个方法是我的,或者是我曾经看到的,而小姨是否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我无从而知了。
A2:在后续的生活或工作中,我们遇到他人的困惑或求助,谨记不要越界,帮他人做决定,而是采用合适的步骤和方法,促使他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蓝燕拆书帮第四拆20170216(提问的威力-建议性提问)】再后续当别人遇到疑惑或寻求帮助时,在给到方法和经验前,我会及时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此时我想要直接抛出自己的答案了,我需要停下来片刻,然后我会问问自己我的答案是来自哪个领域的,如果用what\How 来提问,我可以转换成怎样的开放问题,让对方能够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