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公平的世界,掌握自己的生活

不公平是我们生命中的契机,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机会。
———— 古典
喜欢艾米丽·狄金森说的一句话:假如可以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这一生便没有白活。可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数却喜欢充当心碎的受害者。
1、“弱者”的世界观 工作中被老板“请喝茶”,说你工作上的种种问题,你会不会自我怜顾起来,“如果不是他......我也不会......”,顺势将责任抛给其他人,甚至于老板。“这么高强度的任务怎么可能做的晚,我都已经每天失眠了”,把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自顾自的推卸掉责任。
感情中受挫,将自己作为受害者,或者营造一种我是受伤害的人。“你要说分手,我就死给你看”,玩起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觉得只要这样才能留住想要的爱情。
以上这些人在生活中有许多,甚至还有一些将自己的“受害者”按钮藏得很深,只有认真才会发现。这些人的普遍观念。
1. 做弱者可以博取同情;
2. 受害者往往可以为所欲为;
【在不公平的世界,掌握自己的生活】3. 受害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推卸责任,挽回颜面。
最近即将上映的电影《三块广告牌》,就是非常典型的受害者变为施暴者。
女主的女儿被奸杀但是当地警察无力破案,以至于案情延期很久都没有破获,女主沦陷在自己的受害者情绪中无法自拔,到当地警察局找警长闹事,在镇子经过的公路上架起了三块广告,都是在责骂警察的无能,最后逼迫警长自杀,希望可以息事宁人,但却是暴力的无限滋生。
拥有了“受害者”这副盾牌,就变得无所畏惧,因为他们以为的在大众印象中他们更占优势,所以无所畏变为了无所不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心理扭曲。
2、摆脱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心理是大众普遍都会有的一种,回想在这之前我经历过得种种,仿佛看到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真实写照。
在工作中我也曾将自己摆在一个“无辜者”的位置上,对别的同事心生怨念,这样恶性循坏下去的结果是我对工作的无力感,甚至于厌恶。
摆脱受害者心理,想要拆掉这座夯实的墙壁,需要及时的自省。
1. 后知后觉
回想自己陷入“受害者”情景,分析这件事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试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自己的想法,转换身份,成为掌控者。
2.当知当觉
发现自己处于这种自我怜惜,将过错推卸给他人的情景中时,迅速判断是否陷入“受害者”防线,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试着从自身寻找问题,并且试着解决。
3. 先知先觉
当遇到一些有可能会使我们产生“受害者”心理的事件时,提早做分析,转变心态,从另一角度出发,大胆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也许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3、掌控自己的生活 总而言之,“受害者”心理之所以会产生,到底是因为世界的不公平存在,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这份公平而努力,只能说明不公平被证明。
但是面对这份不公平,我们能怎么做呢?如果抱着“受害者”的心态,只会越陷越深,得不到一丁点的幸福。
如果我们遭遇了不公平对待,不要埋怨不要怨天尤人,从自身出发,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掌控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能够掌控的生活绝不会欺骗你。
前几天,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一个中学毕业典礼上说这样一段话:我希望你们未来的岁月中,不是遭遇不公的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
存在即合理,任何的事情经历并不一定有错,只有经历过了解了受挫了,不要紧,转换一个态度,一个思想,从别的地方出发,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不公平的世界,掌握自己的生活
文章图片
BY:5281朱小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