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悦阁与别山举水文学交流群的联合征文‖与车打交道的父亲

图片拍摄于梵净山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直在跟各种车打交道。

01
我读小学的时候,山里车少,每天早上只要一开门,一大堆人就开始往家里“钻”,因为他们要搭父亲的车去镇上或是去县里办事。那个时候,来不及吃早饭的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赶紧张罗启动车子。“哒哒哒......."声音只要响起来,村里人就开始抢座位了,大家都争着要坐副驾驶。
抢不到副驾驶的老人或者病人,父亲都好说歹说来协调这个“好”位置。有时候,有些人还因坐不到这个“好”位置跟父亲置气,父亲总是在一整天忙完后,抽时间拿着礼品去这位生气人的家里赔礼道歉。我小时候经常埋怨父亲的“不争气”,但父亲只有一个解释说:“都是一个村的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嘛!”
村里几乎人人都知道父亲是司机,不管多早或多晚,父亲总会把他们平安送达目的地。那时候,村里面才一两岁的孩子看见车都会喊:Z师傅,带一个。”
02
村里的凌晨冬天是非常寒冷的,除了偶尔的鸡叫声或是狗叫声,几乎没有任何动静。才凌晨四点,父亲就起床烧开水,要把烧开的水提前灌入车的水箱,要不然,车就会因为被冻住而半天发动不起来。
生意好的时候,来不及吃中饭也是常态。这车人才下,马上又上来一车人。父亲说这么好的生意不吃饭也是值得的。直到有一次,去镇上等车回家的堂姐才讲出来,别的司机都是在等人的时候,把车往路边一靠,自己赶紧下馆子去吃饭。但是父亲却舍不得花一分的饭钱。
母亲说父亲对车特别爱惜,洗车的频率比他自己换衣服还勤。在车子“出毛病”的日子,父亲都是茶饭不思。烙入了父亲手纹里的黑色机油,怎么洗都洗不掉。
我们那里的初高中,学校一个月放四天假,每次都是一大清早不到七点就放假,不管学校多早放学,我总能在校门附近的停车堆里找到父亲。
父亲三轮车起家,从四轮双排坐,四轮三排坐一路换到小面包车(6人坐)、大面包车(12人座),家里几乎没有欠账。最近几年,村里面私家车多了起来,父亲的生意渐渐差了。父亲卖掉了面包车后又做起了货车生意。同样的每天还是早出晚归,但是生意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03
随着父亲年纪的渐长,生意几近惨淡。省城有人找他去开车,他试着去了一个月,因为不适应红绿灯而作罢。同时城里道路“纵横交错”,对于常年累月习惯在山路上跑车的他来说,完全记不住回去的路,更别说什么手机导航了。
赋闲在家的时候,他总是说:“哎呀,人老了,不中用喽!”
我和弟弟在家的时候,他又非常热衷于学习微信和电脑上网。每次,我们教会了他一点点小技能,他都会高兴的手舞足蹈。
“哎呀,我终于会发朋友圈啦!”
“噢噢,我终于会看百度地图啦!哈哈......”
他一直保存着每年车子年检时候的照片,看着这些照片,父亲说这是他青春岁月的"毕业证"。
04
听邻居爷爷说过学生时代的父亲,考上了重点学校,因普通高中学费便宜硬是被转去了普通高中读书。奶奶的大病,使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再也拿不出学费了,父亲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辍学的命运。
17岁不到的父亲,就去码头当搬运工。当时货船上进出码头的水泥比较多,父亲就靠搬运一袋袋的水泥来赚钱。不知道小个子的父亲当时流了多少辛酸的泪水与汗水。不向命运低头的父亲后来好不容易存了点钱,就赶紧去拜师学艺。父亲开始学车了。
和父亲同批学车的人,学成后大多中途放弃。只有父亲,坚持开了一辈子的车。
父亲曾经说过,如果有机会去读书,其实他一辈子都不想“碰”车的。
成悦阁与别山举水文学交流群的联合征文
齐帆齐写作课第五期
【成悦阁与别山举水文学交流群的联合征文‖与车打交道的父亲】成悦写作课新生班第二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