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变的成熟的时候

好久没有写流水账,不是意味着我都在写有意义的文章。事实上,我好久没有写东西了。
我时常会想起以前写东西的心态和时光,每当这时,我都感谢赖先森拯救了我。因为现在往回看,以前的生活尽是矫情和有一点无病呻吟。现在觉得自己更接地气。这种感觉确实好多了。
快到年底,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总结和计划。
去年我把计划变成电脑桌面,用于提醒自己,“诶,你看,你还有这么多东西要做”。但事实证明,这样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后来我发现,我开电脑的时间很短。不过稍微回想一下,今年的总结应该会比较好看。
国庆的时候去了台湾,咻的一声8天假期结束,带着一些遗憾和美好的心情回到原本的生活中,继续坐地铁,上班,看日剧,听音乐,谈个小恋爱。以前总觉得,我就要把旅行当做生活,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直在路上的感觉很棒。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可能还没有那样的能耐,或者说,可能我是太天真。犹如赖先森所说,旅行是生活的调剂。确实如此。最近几年,信息爆炸,到处充斥着“旅行”的信息,每个人都说自己在旅行,甚至说”旅行的女人不简单,简单的女人不旅行“,每当看到这样的话,我都不免要嘲笑。是的,是嘲笑。旅行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实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的非要给它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去过一次西藏就能得到心灵的洗涤,也不是去过一次丽江就能得到完美的艳遇。这些似乎都是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想要灌输给你的东西。
【在我们变的成熟的时候】我有一个同事,在她言行里,她去过的地方大概就3,4个。国庆她也去游玩了一遍。后来一次无意的聊天,她跟我说,哎,人就是要出去旅行,真的很好。认识很多朋友,balbalbal的说了一通。似乎是在教育我说,你就应该像我这样啊。我只好笑一笑,也不想多说什么。以前就很喜欢和别人分享旅行的经历,现在呢?现在就觉得,无所谓。因为慢慢感觉,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和别人讨论问题,如果观点不一样的话,就会有争论,因为想要占上风。后来觉得无所谓,因为那根本阻碍不了你的想法,或者,其实每一个观点都有存在的理由,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说服他人的看法。陈染在《私人生活》里说道:我不再与人争辩,因为我已懂得,所有的正便于真理到底在哪里毫无关系,那只不过是谁暂时占领”上风“的问题,而”上风“和”下风“或者谁输谁赢,对我已没有什么意义。”或许就是这个理吧。不知道这是不是已经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了呢?
我和赖先森一开始就有丁克的想法。一开始我们不会轻易跟别人说,后来偶然的聊天,会和朋友淡淡的提起。大多数人都会抱有一种“不可能”的态度来试图让你相信他们的观点才是对的。可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想要丁克的人所思考的问题一定会比想要生孩子的人要多。有一些人会问,你们丁克的原因是什么啊?没有孩子的家庭怎么会完整?或者父母怎么会同意呢?针对这件事情,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想做与否。那些传统下来的东西,不是不去遵守就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到底有没有思考清楚呢?其实还没有。年少的时候觉得生一个小孩很麻烦,还要教育他,万一教育不好怎么办。现在发现这是一种对于责任的逃避,所以这并不是想要丁克的理由。
赖先森不喜欢小孩,我对小孩没有很喜欢,也没有很不喜欢。最多可能会说,哎呀,你真的好可爱。既然他不喜欢小孩,我又没有一定要小孩,那为什么一定要生一个小孩呢?我常常觉得,生活不仅仅是只有一种。两个人看着对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足够幸福,完全不需要小孩来决定这个家庭是否完整,来和家庭幸福划一个等号。所以如果确定了想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两个都必须要有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生活的追求,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来填充那些和别人不同的生活时间。
我们曾在半夜的时候用过1,2,3,4,5来说明为什么想要丁克。其实我们只是想要思考清楚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适合?并且不会后悔。对于这些1,2,3没有必要和别人说明,因为那些不赞同或者不明白的人无论你说了多少条理由,他们依旧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常常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希望每一个决定都是深思熟虑的,并且决定了就不要后悔。边走边看的同时,也是很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的实践这样的生活观。
昨天和好友吃饭,期间聊到曾经的时光。她说,有一天晚上翻微博翻到一点钟,看到我们俩的互动,往事一件件的浮现,看到一些话语,都会惊叹为什么当初的自己能说出这样的话,而又是为什么说出那样的话。
我说,我也是呢。现在已经写不出那些话,也不明白当初的自己是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写下那些更新的。今天我特意去翻了自己的微博,竟然有点不忍直视。虽然这种羞于正视过去的自己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但是我确实没有办法放开心去面对,因为那会让我觉得,啊,以前这矫情,为什么会在众人面前说这些话?现在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这些情感啊。
或许这些都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心态吧?即将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翻开另外一个篇章,以前的点点滴滴即使多么的“不堪入目”,但毕竟也是那些点滴才足以形成现在稍显完整的小路。那天,好友翻以前的东西,看到我们的互动,截图给我看,我说,我已经忘记那件事情了。她问,那你记不记得“小鬼”这个称呼呢?我看到屏幕的这个词,笑了一下,写道:这个还是得记得的,毕竟这是成长的印记。
然后,我们都笑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