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孩

农村女孩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出生在大山里。我的家乡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四面环山,方圆几十里没有一家小店,买包盐往返需要一两个小时,去县城办事或买东西总是天没亮就得出发,否则晚上赶不回家。我的家乡很穷,但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民逐渐外出务工,经济条件变好了些。这里所说的“变好”,是指人们可以填饱肚子、能够买得起廉价衣服,以致寒冬来临时不再忍饥受冻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女孩。
村里有一对老夫妻:男65岁,女62岁,我们尊称为六爹和六婆。小时候,六爹家里孩子太多养不起,父母就把他过继给了大伯家,但不久后大伯去世,孤儿寡母的日子便过得非常艰难。在过去那个年代,农村人靠种田为生,谈婚论嫁尤以家庭的经济条件为重。因此,六爹到28岁时还没能娶上媳妇(农村女孩多在十七、八岁结婚,男孩大约二十岁时结婚)。跟六爹一样,六婆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当时年纪也不小了。后经熟人介绍,六爹和六婆很快就结了婚,婚后生了六个孩子,全都是女儿。
六爹和六婆的大女儿叫大桐,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考上了重点高中,但只读半年就辍学了,因家里没钱供她上学,还有五个妹妹要照顾,其中最小的妹妹仍在襁褓中。于是,大桐便跟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去了深圳打工。工厂的环境很差,工资也低,大桐每个月省吃俭用寄钱回家。25岁那年,大桐结婚了,招的是上门女婿。大桐很孝顺,从不舍得乱花钱,打工挣的钱大多交给了父母。几年后,大桐有了两个儿子,六爹和六婆在家务农并帮她照顾孩子。之后,二桐和三桐也都长大外出打工了。毫无疑问,她们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几乎为零。目前,四桐还在读高中,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高中毕业后也会跟姐姐们一样出去打工挣钱,因为五桐在读初中,六桐在上小学,家里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呢。二桐和三桐很年轻,刚出去打工只能勉强照顾好她们自己;所以,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大桐和她的丈夫身上,夫妻俩要养活自己、两个儿子、大桐的父母,还有四桐、五桐和六桐。大桐和丈夫没有文凭,只能在工厂打工,每天干着特别辛苦的活儿,工资却不高,夫妻俩经常加班到很晚,精打细算省钱过日子,但还总是入不敷出。大桐今年35岁,看上去满脸沧桑,就象45岁的人,不知何时她才能过得轻松一点呢?
【农村女孩】村子的最后面,住着四十多岁的三伯和三婶,他们的儿子两个月前才满周岁,说来事出有因:国家开展计划生育,农村夫妇如果头胎是女儿则可以生第二胎,但有了二胎后无论是男是女都不允许再生了。然而,农村有很多夫妇都想要男孩,故一直会生到有男孩为止。三伯和三婶这些年在外面打工,他们头胎生了女儿后,就特别想要生个男孩;三婶每次怀孕后,都会偷偷地去做B超检查,如果查出是女孩就流产;前前后后总共折腾了七次才怀上男孩。现在,他们的外孙和他们的儿子同岁!
小玉出生于1980年,2003年嫁到了我们村。她有一个弟弟,爸爸年轻时当过村长,小时候家里并不穷,但小玉的父母重男轻女,以致她从未读过书,因爸爸说她长大后总要嫁到别人家的,让她读书是浪费钱。小玉的弟弟不爱读书,初三读了3年却还是没考上高中;弟弟后来被父母送出去当兵,退役后怕吃苦不愿意找工作,就一直在家闲着。眼看着儿子到了二十多岁,小玉父母动用所有积蓄给他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又拿出一笔可观的聘礼帮他娶了媳妇。可是,弟弟结婚后仍然不想工作,每次找工作干不了几天就辞职,弟媳妇也不想工作,夫妻俩便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后来,小玉父母东拼西凑借了一笔钱,交给弟弟在镇上做钢材生意。然而,做生意不轻松,弟弟夫妻俩经常吵架,而且受不了苦,钢材生意做得并不好。为了还清亲戚家的钱和补贴弟弟,小玉父母在农村种了好多田,以变卖农产品挣钱。然而,小玉父母毕竟年纪大了,许多事都力不从心,但他们从来不要儿子帮忙(儿子也不会帮),便隔三差五地给小玉打电话求助;小玉很孝顺,只要有时间就回去帮父母干活。后来,小玉有了两个孩子,公婆身体大不如从前,她照顾自己家也很辛苦,去父母家的次数就少了些。小玉父母并不体谅她,还经常骂她,说她没良心、不管父母的死活,经常找她要钱去补贴儿子。小玉有时感到气愤和委屈,但还是竭尽全力照顾父母,父母一有事都是她去帮忙,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小玉妈妈因脑溢血造成偏瘫,小玉爸爸不会做家务,又不想给儿子添麻烦,就要求小玉经常回去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还找小玉要钱;有时候,小玉因自家太忙回不了娘家,父母就会狠狠地骂她,钱给少了也骂她,说她狠心、说她不孝顺,等等。小玉在精神上大受折磨,在物质上被一次次压榨,而她自己的小家庭并不富裕,又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如此竭尽全力地接济和照顾父母,换来的却永远都是白眼和不满足,她都不敢想象这种日子要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乐乐,村里的姐姐,今年24岁,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体会最多的就是孤独。她记得从小父母很少跟她沟通和交流,平时对她也很冷淡,当她犯错时父母会严厉地批评她。长此以往,乐乐变得很沉默,总觉得她在家里是可有可无的。乐乐有一个哥哥,父母对他很宠爱,每当他取得一点成绩时,父母会从心底为他感到高兴;当他犯错时,又会耐心地指出他的错误,对他特别宽容。在乐乐父母的眼里,哥哥永远是对的、是优秀的,而乐乐这个腼腆的小女孩则被深深地遗忘在角落里。乐乐很苦恼,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是不是真的不如哥哥好,有段时间甚至患上了抑郁症,深深的孤独感总让她喘不过气来。慢慢长大后,乐乐想明白了,这一切并不是她的错。乐乐开始发愤图强,努力读书,最终考上了大学。父母本不想让她读大学的,乐乐承诺不要家里的钱,可以勤工俭学,这才如愿。求学期间,乐乐除了上课就是做兼职,永远吃着最便宜的饭菜;她清楚地记得有个月不小心丢了600元,饿得胃疼被送到了急诊室;她平时很少买衣服,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就这样艰难地度过了大学四年。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月,乐乐的父母就找她要生活费,全然不顾她独自一人初出社会的艰辛。
以上例子在农村有很多,也很常见。农村女孩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她们不敢发声,即使发声也很少有人听见;她们在经济上被盘剥,精神上受折磨;对自己的家庭,她们担负了很多的责任,享受的权利却少之又少,她们对这种情况无法改变也无法逃脱,只能默默地承受。
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虽然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提倡男女平等,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现代人的思想解放了,但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尤其在农村,对男性的依赖和对女性的歧视现象仍普遍存在;人们的固有观念常常认为重男轻女是父辈和祖辈的问题,而没有从结构因素来看其深层原因。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个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还农村女性一个平等的社会地位!
文章皆属原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