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误导了,做好沟通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

你有没有被“热心人”“关心”的经历?大到人生大事,如结婚生子;小到鸡皮蒜毛小事,如天冷穿衣。而你在面对这些“关心”时,一般都是敷衍应付或者默默忍受。这导致了他们不停地“关心”你的事情。
别再被误导了,做好沟通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
文章图片
你很想跟他们坦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你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他们是对的,你应该像他们说得那样去做。又或者你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知道如何恰当地向他人表达。如果是这样,那我向你推荐《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它主要讲述:人们如何感知自己和解读他人传递的信息,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处理人际关系。
《沟通的艺术》是由两位作者合著而成的。罗纳德·B·阿德勒是沟通领域的专家,著作的主题涉及商务沟通、公共演讲、社交技巧等。在1990年的一个沟通会议上,他遇到北肯塔基大学教授拉塞尔·F·普罗斯特。两人都认为在教学中引入故事片能提高教学效果。基于这个共同看法,他们合作出版了许多教材。《沟通的艺术》便是其中的一本。
《沟通的艺术》是一本教材,内容全面而严谨。相比许多沟通类的书籍,它极具系统性。除此以外,书中大量使用电影中的片段来帮助读者理解,书中有很多插图,充满趣味。《沟通的艺术》将沟通的重点放在沟通者对自我、外部信息、关系的认知,指出哪些因素会影响认知。除认知外,阿德勒和普罗斯特还介绍了表达自我的方法,非语言信息和倾听是如何在沟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阐述了亲密关系以及关系的发展。
认知
1.认识自我
人们是如何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人们认识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主要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人格特质。有些人偏活泼外向,有些人则比较害羞内敛。另一种是社会化。与他人的比较和别人的评价促成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我们可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长相。如果没有他人对比,我们难以将自己的相貌归纳为美或丑。如果我们时常被夸赞漂亮,即使你之前觉得自己不好看也会逐渐认为自己长得好看。
人们对你的评价可能不一样。对同一种行为,有人用正直勇敢评价你的表现,有人用粗鲁无礼评价。你容易倾向于接受哪一个?一般而言,如果没有事先预估自己的表现,你更容易接受对自己重要的人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多年好友和一个陌生人同时对你进行评价,你更加重视好友的评价。如果事先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预期,那么我们更容易受到自我应验预言的影响。
自我应验预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抱有某种预期,他的行为倾向实现这种预期,导致最后的结果和他的预期一样。因结果符合之前的预期,他更加认定自己就是所预期的样子。图1展示了自我应验预言是如何使一个人走向习得性无助的。
别再被误导了,做好沟通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
文章图片
图1 习得性无助的循环 总的来说,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他人的评价、比较,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态度。人们的行为会随着认知的改变而变化。自我认识影响着沟通时的表现。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形象,在沟通过程中做出一些符合形象的行为。例如,一个认为自己理智而有礼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2.感觉与情绪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人们难免会有情绪变化。对于情绪的变化,我们常常忽略:
人们会同时存在几种感觉,表达出来的往往只有一种。一向守时的朋友迟到了半个小时,你联系不上他,非常担心。见到他之后,你终于放心了,庆幸没发生意外。你又很生气,因为朋友不回你电话、消息,而表达出来的感觉往往是生气。“这么久才来,电话也不接,你之前在做什么?”。朋友可能会不高兴,怪你没给他解释的机会,也许因此觉得你是一个鲁莽的人。如果你说,“你终于来了,还好没发生意外。之前为什么不回复电话和信息呢,你在做什么?”。朋友会感到你在意他,为自己的行为愧疚。
很多时候,情绪变化是由内心的想法造成的,而非现实遭遇导致的。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假设有人叫的你的外号,你可能会觉得那个人不尊重你,你的情绪和对他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你也可能会觉得,那个人因为想跟我拉近距离而叫我的外号,你会表现得很积极。对事情的诠释决定了一个人的感觉。时常反省自己,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或者感觉,当时的想法是怎么样的,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对。这样可以更好地认知情绪并管理情绪。
3.看待他人
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一般经历四个步骤:选择、组织、诠释、协商。外界的信息形形色色,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人们选择性地接收这些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印象、经验。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在于诠释和协商。诠释是对信息的处理结果进行解读,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事物形成初步看法。协商就是把初步看法说出来,与他人交流,以达成一种共识。
【别再被误导了,做好沟通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孔子被困于陈蔡,七天没吃得上米饭。颜回讨来米。米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他偷偷从锅里抓取米饭吃。孔子装作没看见,委婉地让颜回解释,得知颜回吃的是沾有灰的米饭。孔子的行为很好地体现出诠释和协商对沟通质量的影响。看到颜回抓取米饭,心有怀疑,他对颜回的行为产生两种诠释。将疑惑表达出来,他与颜回进行协商,确认哪个诠释更接近事实。
在很多时候,我们形成初步的看法之后,不将心中的想法与人交流、协商。这导致许多误会发生。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他人也没那么恶意。我们对他人的揣度只是由观察和经验得到的初步看法。这个初步看法不一定准确。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人协商,进行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沟通,减少不确定的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对双方的状态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行知觉检核一般有三个步骤:
1)描述行为。
2)对这种行为至少给出两个可能解释
3)询问对方真正的原因
别再被误导了,做好沟通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
文章图片
几个好朋友在群里讨论周末出游的事情,小王没有发声,前几次聚会也没去。大家纷纷猜测,因为某次聚会大家不欢而散,小王不想跟他们做朋友,说着说着就变成大家数落小王不是。从此,大家有意无意地疏远小王。众人对小王的行为提出一种诠释,一厢情愿地认为事实如他们想的那样。如果进行知觉检核,则是:
“小王没有参与讨论,前几次聚会也没去(描述行为)。”
“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生气(第一种诠释)”
“也许他现在很忙,没空参加(第二种诠释)”
“或者他那天有很重要的事情,还不确定能不能去(第三种诠释)”
如果进行知觉检核或者直接与小王协商,众人就不会集体表达对小王的不满,双方能静下来好好谈一谈,事情也不会越来越糟。
在感知人事时,我们需要避免先入为主。无论是多思考几种可能性还是直接与对方协商,都可以使我们避免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他人。
影响认知的因素
人们的表达会影响他人对其情绪和事情的认知。表达内心的不舒服感受的词可以用不开心、不爽、生气、愤怒、暴跳如雷。这几个词表达的强烈程度不一样,如果不注意区分,便会误导他人对你的情绪的感知。对于同一件事,使用不同的词语描绘,传递的态度也不一样。对戊戌变法的描述,使用维新、改革、激进等不同描述体现出不同的态度。此外,肢体语言、音量、语调等也会影响对方的认知。
性别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表达。罗纳德在书中提到,大部分男性会通过与人一起进行某项活动来表达亲密感,而一般女性倾向于坦露个人信息、情绪来表达亲密感。这种差异表现在,绝大部分男性把性看作是一种创造亲密感的方式,而女性认为交流才是建立亲密感的方式。类似的差异还存在于情绪表达、语言或非语言沟通以及处理冲突中。
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在西方文化中,交谈受到鼓励,而沉默则被解读成敌意、缺乏兴趣、拒绝沟通。而亚洲文化则认为,“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除此以外,《沟通的艺术》还讲述了媒介沟通、倾听、关系的演变和处理冲突。这些因素对沟通质量有较直接的的影响。但决定沟通质量的是自我认知、感知他人和表达的技巧。
《沟通的艺术》更关注自我认知对沟通质量的影响,又不失全面、系统。读完全书,你会更了解自己,学会反思、表达。面对他人过分的“热心”,你只要学会感知自我、他人,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