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文章图片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文章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王映辉 李海燕


诺贝尔奖-青蒿素-中医古籍知识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美国越南战争期间,疟疾严重影响着军民的健康,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疟疾问题,12年中就筛选了25万种化合物,未能找到理想药物。中国应越南的请求,组织研究力量寻找药物,全国共收集抗疟中草药和验方上万个,广筛提取物5000多种。


屠呦呦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医研究院)研究组长,从1969年1 月接受研究任务起,在多种常规方法提取不出理想药物成分的困境下,据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悟及可能有忌高温或酶解等有关的思路,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并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部分,经反复实验,于1971 年10月4日分离获得编号191号的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


历时33个月的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百万人的生命,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中医药文献-知识密集型数据-知识组织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表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宝贵的财富, 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研究。


中医药学和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内涵博大精深,而现今人们能够习之用之的不及其万一。中医药古籍文献浩如烟海,现代中医药文献又层出不穷,其中蕴含的关于疾病、健康、养生技术、诊疗技术、药物应用等知识极为丰富,与其他学科形成的“数据密集型” 科研模式不同,中医药数据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数据”,特点是知识密集度高,特别是传统中医产生的文献数据是历代医家在临床诊治中心得体会、科研学者对实验结果的探索总结的一种智慧体现,大量的隐性知识蕴含其中,具有很强的知识发现潜力,但中医药“知识密集型”数据的描述和表达是粗糙的,数据语义与内在逻辑没有明确表达或根本就没有逻辑性,因而如今我们要深入发掘其中的知识宝藏,单纯依靠传统的方法阅读查询,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这就需要方法学的创新。


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引导、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强调通过数据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相关知识。知识组织更关注知识结构和系统性,重视知识间关系的协同作用,发现知识组织中的特殊规律。在中医药古今文献的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过程中利用知识组织的方法将有助于发现和提取文献中隐含的知识,实现由“数据-信息-知识- 智慧”的提升和飞跃。


中医药语义网络-中医药知识组织系统-知识关联


数据、信息或知识在关联或传递中不断提升其价值。将数据、知识间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将会大大提升知识服务系统的服务效率。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次发布以我国为主导、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崔蒙、李海燕牵头完成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和《中医药文献元数据》两项国际标准,是迄今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发布的中医药信息标准。


《中医药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描述和定义了中医药学语义网络框架。规定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类型、语义概念及语义关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定义。该标准的提出不仅规范和支持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建设,还为中医药学术语系统和本体创建提供了语义标准,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和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映射提供了支持,对于中医药学知识的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规定了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覆盖中医药学领域具有共性的全部元数据内容,为中医药学的文献资源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描述元素。它能规范、科学、合理地描述中医药学文献,提供有关中医学科学文献的标识、内容、分发、质量、限制和维护信息,以支持中医药文献的收集、存储、检索和使用,促进中医药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对中医药文献资源的系统保护和深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制“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到本世纪初,又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方法,分别针对不同应用环境,研制了“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和“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成为支撑中医药文献信息、临床信息以及学科知识的三大重要的知识组织系统,利用这些知识组织系统,可以构建知识图谱,形成知识间的有机连接,从而揭示出中医学知识体系概念间的关联关系。


中医药数据资源-中医药知识体系-知识发现服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基于网格技术,研制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中医药知识共建平台——中医药虚拟研究院,实现了多家虚拟科研机构协同工作。


在数据共建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医药知识共享平台,集成61个中医药数据库,面向用户提供实时、准确、详实的知识服务。基于语义Web技术构建了中医药概念模型,并研究概念之间的隐含关系,同时建立了基于逻辑的中西医结合的知识体系。


针对中医药数据的知识密集型数据特点, 创新中医药知识发现方法,自主创新研制了中医药数据挖掘平台,并有效挖掘中药新药处方,为中药配伍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提供支持,实现了具有中医药特色复杂性知识服务、跨领域知识服务、普适性知识服务等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2月刊



- 完 -

1 月 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刊首语

【七月刊首语】自我发酵才见效

【八月刊首语】充分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博得“互联网+”先机

【九月刊首语】趋利,卡住了分级诊疗的美好
【十月刊首语】当,身为患者家属时
【十一月刊首语】远程医疗应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可及性
【年终刊刊首语】这两个词,定义了不安分的2015年




年终特刊内容点击阅读:
【e医疗原创】蜜蜂会:首先是一种心情,然后是一种生活方式

【e医疗原创】“会虫儿”张震江:医院信息化的五个趋势

【e医疗原创】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e医疗原创】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e医疗原创】叶荔珊:2015的那点事儿

【e医疗原创】朱晨:深挖洞 广积粮 缓称王

【e医疗原创】蒋昆:2015,分化与整合

【e医疗原创】徐浩:数据如水,2015百年老院的红红火火
【e医疗原创】糖翁黄昊:你的我的2016,会是怎样的?
【e医疗原创】衡反修:因需而动,这是IT人永恒的主题

【e医疗原创】汪鹏: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未来数字医学这五件事

【e医疗原创】潘传迪:院前、院后的医疗关爱意义更重大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e医疗原创】辣评姐姐马丽明,年底只谈了这两件事!

【e医疗原创】刘云:三重三轻,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与变革的融合

【e医疗原创】朱杰:从集成、互操作到即插即用
【e医疗原创】高轶:社会医疗保险网络将给医院带来更多实惠

【e医疗原创】王雄彬:”互联网+“来了,除了压力,我们还有什么?

【e医疗原创】冯杰: 互联网医疗会成为建立医疗服务新生态的重要环节

【e医疗原创】傅昊阳: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2016如何着手?

【e医疗原创】白如健:从2015到2016,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

【e医疗原创】贺嘉嘉:曾几何时,医院信息部门对互联网有稍稍的抵触情绪

【e医疗原创】刘春玲:东直门医院中医医联体建设初步探索




推荐 关注 e医疗2015年12月刊
《科技新时代e医疗》订阅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
2. 致电读者俱乐部,热线:(010)-65157887-666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文章图片


本文中部分图片摘自互联网,图片有版权但尚未找到版权人,请版权方与我们联系。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