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往事》·|《皖南往事》· 昨夜之灯

【《皖南往事》·|《皖南往事》· 昨夜之灯】
《皖南往事》·|《皖南往事》· 昨夜之灯
文章图片
昨夜之灯
当广场灯亮起的时候,机关周边先沉静下来。等部队熄灯后,这山里便像海一样寂静,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高杆灯。

以前没有这杆灯的时候,我们和前辈们一样,没心没肺却也无怨无悔地过着。三更半夜,黑灯瞎火,往来机关和家属区的路上,或拖着疲惫的身子,还在想着未做完的工作;或揉着惺忪的睡眼,匆忙赶去值班室换班。那段路不长,但是个S弯形的坡道,夜里经常走这路的人,几乎都被擦身而过的“神车”惊吓过。这样的处境,是落后,还是破败,让人每一步都走得不安。
好多年前,上级就传出这里要建新机关的消息,而且在人事上都有所安排,先后来了两个营建专业的干部。不知道是他们看不到希望,还是组织改变了计划,后来一个转业了,一个调回原籍江西了。我没有见过这两位前辈,但“命运的诡计”早已布局于我。多年后,听一位老领导说,我被分配到皖南,缘于当年支队提出要一个营建专业的干部。我刚毕业,不够转业条件,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呆下去,而且离我老家又近,情感上容易稳定。所以,我的到来,被有些人看作是上级重启新机关建设的信号。
机关的房子,多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平房,屋面漏雨,门窗老化,唯一的1栋二层楼房,处于核心地位,虽是指挥中枢,却是基础下沉、墙体开裂的危房,三面砌筑砖垛支撑着。也许是有新机关的预期,无论怎样的环境,大家都能达观忍耐,随遇而安,等待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再去投入经费整治,将就着下去,得过且过。彼时的我,接触不到领导层,对这些背景故事浑然不觉,好多事都是我离开皖南后才听说的,恍然大悟,当时只知道去执行。
我依令跑遍了芜湖的建材市场,找回几本广场灯图册给领导们挑选,最终选定的是一个飞碟状的高杆灯,色彩亮丽,造型美观,直到今天我在别处都没见过比它漂亮的高杆灯。当时就因为新奇,供应商需要专门从广东中山订货,费了不少周折。这灯可以自动升降,定时开关,设定亮灯盏数。看到灯全亮了,就知道有重要活动,一般都是上级领导来检查了,我们也就自觉规矩起来。
灯再高,照亮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但是点在人心上,整个世界都明亮了。尽管条件艰苦,可我们有浓厚的人情味,这就可以保护着我们的自尊和自豪。温暖如灯,将人灵魂从宇宙深处的黑暗中隔开,照亮了方向,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新机关,而是不需要再忍受的环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瀚夜空泯灭了时空的界限,居于山里我更加真切感到我的责任,否则我怎么能够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旺盛的士气。我的房间正对着广场灯,每当灯光从窗外照进来时,我就像在欣赏身边的风景,非常静定,不知日月,回归自然,回归一颗无尘的心,无愧无悔。窗外的敬亭山不再苍凉,独坐的李白不再感伤,因为这里有了灯光。
琼瑶小说《昨夜之灯》中说, “全世界有多少灯?百盏,千盏,万盏,万万盏……你相信吗?每盏灯下有它自己的故事?是的,每盏灯下有它自己的故事。”如今新机关建好了,这杆灯已告老逊位,恰似天亮了,它就自动熄灭。离开皖南多年,而今在灯下写下灯下的故事,仿佛又见它雄伟的身姿,璀璨的光芒,温暖如故,再也不觉“落魄”青年远去之悲凉,长夜之恐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