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妻子为“家口”

泉州,有的地方称妻子为“家口”。虽然同属泉州地区,大家都说闽南方言泉州话,但是,不同县市,即使是同一个词,其口音和词义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词,表达同一意思也会有所侧重,有所偏差。
老家地处顶南安山区,老家的方言中,“家口”一词,一般指一家人,指一家几口人。这与《现代汉语词典》对“家口”的释义“家中人口”相吻合。
最近二十年来,我经常到惠安沿海一带业务,才发现惠安沿海一带,说的“家口”有特指,男子常常自称他的妻子为“家口”。例如,“这件事你得问阮家口”,意思是这件事得问一下他的妻子。这个地方,“家口”的特殊的意思,可能是方言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男子,娶妻结婚才能组成家庭,之后,生男育女,便是一个幸福圆满的小家庭。
称妻子为“家口”,并非泛泛而谈,而是突出妻子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妻子,不成家口”。可见,“家口”在家中的权重和份量非同一般,甚至超出男子自身。妇女的勤劳朴实,里里外外一把手,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被称为“家口”,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毋庸置疑,对于家庭,男女是一样重要的,不可偏废。要组成家庭,男女缺一不可。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妻子谁的地位高,谁的地位低;谁强势,谁弱势;谁持家,谁当参谋…这些问题是相对的,有时是说不清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某一区域,社会上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社会上“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分工问题,也会反射到家庭当中来。比如,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性别比例有“物以稀为贵”的现象:缺男性的时候,男性就特别尊贵;缺乏女性的时候,女性也就显得尤其金贵。
近年来,我经常回老家。堂亲们围拢过来“三句不离本行”似的,常常把话题转到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上。三十岁以上的男青年还没有结婚的,越来越多,大龄剩女极少数。“有许多三字头男青年没有地方娶老婆”。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有多少个家庭焦急万分。
【为什么称妻子为“家口”】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已经到了婚龄的女孩子为什么那么少呢?堂亲们说,当时,计划生育抓得很严,大家都只能生一胎半,只要是第一胎生男孩,就不让生二胎。再说,也奇怪,第一胎生男孩的,第二胎往往再接再厉又生一个男孩;第一胎生女孩的,第二胎也往往神奇地生下一个男孩子。那时候重男轻女,受功利主义的驱使,谁家生了男孩,谁家添丁了,就先拥有齐天的“洪福”,比别人更具优越感。有的大家族,一下子生了十个八个男婴,女婴十分稀罕,凤毛麟角似的。就这一代而言,是大旺人丁了。家族的人说话神气十足,高兴得昂首挺胸,喜气洋洋!
那时曾经出现这种情况,人家小孩子明明是男孩,出生医学证明性别上却被填上性别“女”,是谁男女不分,或者另有隐情,天知道。等到读小学时,性别才改过来。读小学的时候,从小孩的脸上能够一眼辨认出性别了,一看,全班几乎清一色男孩,女孩子如同红花,零星地点缀在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绿叶当中,十分珍稀,十分耀眼。
十年二十年一晃而过,女孩子又很会读书。进城了,留在城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她们跑得快,被淹没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们认识回家的路,可是她们却找不出回乡下生活的理由。
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有绿水青山,有房有车,许多家庭很殷实,有存款……然而,仍有许许多多三十多岁的大龄男青年,还单身。越来越多资深的单身汉,天天渴望早日能够脱单。但愿他们能够如愿以偿!
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同龄的女青年太稀缺了。三十年前,他们的父辈这代人,各方面条件比现在要差很多,但是,极少没有娶妻成家的。的确是条件比较一般般的家庭,也有贵州、四川、安徽、湖南等地的女青年愿意来这里落户。如今,世道变了,外省的经济发展比我们快速,再说,外省的女孩子也同样紧缺,自供自给尚且不足,哪有“剩余”的。如果“按需分配”,人口四百多人的二个生产队(现在称村民小组),就缺少三十多位婚龄女青年,一个村,毫无疑问,就缺少几百,甚至于上千婚龄女青年。
去哪找这么多的大姑娘?(据堂亲说,以下故事是真人实事,并不是纯属虚构)据说,有神通广大的“媒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从越南进口一批“外国货”,被“诗淘码”某些乡村的大龄青年“抢购一空”。这些女孩子来了一段时间之后,集体跑回去了。并不是男青年对“新媳妇”不好,不是的。“新媳妇”来到家,不必干活,不必做家务,一家人如同供菩萨那么虔诚把“新媳妇”供着,“婆婆”备办好吃好喝的“相敬如宾”,还是留不住,当然甭指望留住人家的心了。语言不通,来路不明,为什么不惧“人财两空”还铤而走险,就是因为大龄男青年迫不及待地想娶个老婆。对他们来说,娶老婆,是当务之急,是现阶段人生第一要务。娶老婆是大龄男青年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迫切的、最困难的问题!是老大难的问题,比登天还难。
聘金抬升了,还是没有人选;求神拜佛,还是没有贵人相助。有的家庭,只有一个男孩,从男孩二十岁开始,就到处请托媒人介绍对象,十年过去了,至今仍然杳无音信,连一个媒人的身影都没能看着。有的人开了婚介所,想美美地当月下老人,帮大龄男女青年牵红线搭鹊桥,让更多的人“缘来是一家”。然而,有需求前来登记的清一色是大龄男青年。婚介所一年到头,一对新人也没能凑合成功,只好知难而退,关门大吉。
从理论上说,现在没有对象,不等于要打一辈子光棍,人家是缘分未到。但愿如此。无论男女,那些“骨灰级”的“必剩客”、”齐天大剩”都是没有遇上合适的,所以耽误了时间,蹉跎了岁月。在城市里,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剩女”,无论如何,她们梦寐以求,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她们大多数绝对不可能再返回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山区。当然,任何情况都会有例外,但是概率很小,靠守株待兔,也可能千年等一回。
我想说的是,在老家,在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山区农村,三十多,四十多岁,娶不上老婆的,不是个例,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可不是信口雌黄,杞人忧天。
是的,每个人都希望有家有室有“家口”。在男女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多养育一个女孩,将来就能够多组成一个“家口”。但是,有谁愿意这么想,更难能可贵的是,有谁愿意这么做。从现在可以追溯过去,从现在也可以展望未来。培养一个女孩,付出了无数的辛苦,结婚了,成就了别人的“家口”。有的人满心欢喜,心甘情愿;有的人一百个不乐意,万不得以勉强而为之。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在千辛万苦,千难万难的情况下,能够有“家口”的人,无疑是幸福的人,值得祝福。有了“家口”,值得我们一辈子珍惜。到了婚龄,暂时尚且没有“家口”的,请各显神通,加把劲,我们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请不要轻言放弃!
有家有口,有“家口”,是多么幸运的事阿,宜家宜室,且行且珍惜。不妨叫妻子一声“家口”,小心呵护她,让“家口”笑逐颜开。努力,努力,再努力,让家庭充满阳光、温馨和幸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