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最近出汗比较多,感觉好不正常啊,跟别人出去玩,大家都没怎么出汗,就我出汗特别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出汗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如夏天很少出汗,气血没有“长开”,人体对风寒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夏季出汗其实是人体在给自身降温,如果总是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很少出汗,到了秋冬季更易受到邪气侵袭,容易感冒、咳嗽不止 。下面认识几种正常的汗:
1、温热性出汗
炎热的天气,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这就是温热性出汗 。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引起的人体中枢温度自我调节的方式,人体通过出汗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 。公众号搜索:恒顺堂中医针灸 。
2、运动性出汗
人体在运动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在体内消耗能量的同时可产生许多热量,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内温度,这种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
3、精神性出汗
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出现精神性出汗 。
4、味觉性出汗
是在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出汗 。
不同出汗类型病因: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
4、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
5、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 。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 。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
6、偏汗
俗称“半身汗” 。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 。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 。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
7、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
根据不同特点,出汗可分为3种类型,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 。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 。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 。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 。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
【出汗多是什么原因??】第三、阳虚型
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 。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 。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 。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

    推荐阅读